《剑桥中国哲学导论》第一节 三个基本主题:法、术、势(7)

通过对数目的细密考量来实现控制乃是法家思想的特征之所在。不过也要注意到,归于申不害名下的一些残篇包含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下面这段话把这一点表达得很清楚,它让人觉得道法家的君主也是仁义之君:

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凡因之道,身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也。(《申不害残篇》)

The ruler is like a mirror,which merely reflects the light that comes to it,itself doing nothing,and yet,because of its mere presence,beauty and ugliness present themselves to view... The ruler’s method is that of complete acquiescence. He merges his personal concerns with the public good,so that as an individual he does not act. He does not act,yet as a result of his non-action [wuwei] the world brings itself to a state of complete order.(Shen Pu-hai Fragments,trans. Creel 1974:63-64;351-352)

这段文字似乎跟申不害的主要思想不相合。君主“身与公”(将个人的考虑融入公共的善)的观点尤其有悖于申不害所倡导的行政管理术:君主隐藏自己的动机和行动(ibid.:63)。主术的秘密性质对于君主成功维持权威来说至关重要。虽然刑名可以帮助君主选择和评估臣下,但保持神秘莫测却可以让他独立于官吏体制。申不害对这一行政管理的重大问题处理得相当精明。顾立雅的见解颇为深刻:

申不害强烈主张,君主应当完全独立于臣下。他这是在跟中国正统政治哲学最古老最神圣的原则作对。……甚至可能早在周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君主应当恭听臣下的劝谏并加以慎重采纳。……不是所有君主都能纳谏,但几乎所有君主都知道假装如此是有利的。(Creel 1974:64-65)

在讨论了商鞅的“法”与申不害的“术”之后,再来看慎到的“势”。这样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法家汲汲追求的社会控制是何其严密。

势:权力

慎到是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思想家之一,很可能正是在那里他接触了各家思想。慎到跟道家哲学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他是“成熟道家”的先驱之一(Hansen 1992:204-210)。由于他的学说融合了道、法两家,人们也认为他跟黄老学派有关。黄老学派也许是有的,但它的学说性质尚待讨论,因为我们不清楚,有哪些文献、哪些哲学家属于这个学派,也不清楚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黄”在这里应该是指黄帝这位明智、超然且“神妙”的圣者(Schwartz 1985:248)。“黄老”常常用来指综合道家与法家思想,而且往往跟维持权力的法家思想联在一起。不过,有学者指出,必须注意黄老思想的范围很广,它与《道德经》、《庄子》以及同一时期其他文献中的思想因素都有密切关系(Schwartz 1985:242-250;Graham 1989:374,379)。【葛瑞汉也探讨了《管子·内业》中黄老之学隐晦与神秘的面向。(Graham 1989:100-103)】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