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周恩来去世(3)

毛在收到邓小平的信后,第二天又与侄子见面,听他汇报邓小平在昨天会上的表现。在毛远新看来,邓小平的检讨仍然不充分。毛远新还向毛泽东汇报说,三位副总理——华国锋、纪登奎和陈锡联(这三位年轻的省级干部分别在1973和1969年调入政治局,日后成为更高职务的主要候选人)——都请求有人牵头处理国务院工作。毛立刻回答说,可以让华国锋带个头,并随即主持党的日常工作。

华国锋不仅对外国人来说是个新面孔,甚至对中国民众也是如此,但毛泽东认识华国锋已有20年。毛第一次见到华是在1955年,当时华在毛的家乡湖南湘潭任地委书记,大力拥护毛泽东激进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给毛留下了良好印象。在过去的20年里毛泽东一直很了解华国锋,华国锋在每一场政治运动中都坚决拥护毛泽东,而每一次运动之后也都得到提拔。在毛1959年批判彭德怀和后来林彪坠机后批判林彪时,华国锋都证明了自己是毛的可靠拥护者。其他北京领导人是在1973年华国锋升进政治局后,才有机会对他有所了解。王洪文性情固执、难与他人共事,华国锋则是与观点不同的干部也能做到关系融洽。华在“文革”前就是高干,因此那些刚恢复工作的老干部容易接受他。“四人帮”也接受他,因为他们乐观地以为此人性格温顺,易于操纵。

毛泽东告诉毛远新让华国锋牵头的同一天(1月21日),张春桥和江青安排召开了清华、北大的党委会议,会上第一次点名批判了邓小平。曾经受到邓小平支持者批评的清华干部迟群,带头组织了更多公开批邓的会议。

毛泽东先公开批邓,再让他退出政坛,他做这样的时间安排自有其考虑。在1975年,群众都把邓小平看作领导人,认同他的工作表现。为使华国锋这个新领导人被人们接受,不因邓小平的存在而受到影响,最好是让邓小平退出公众视野,降低他在群众中的威望。

中国民众和外国媒体是从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预感到了华国锋的高升。虽然这则新闻没有用通栏大标题,而是放在第三版一条不起眼的报道中,只说华国锋接待了一个罗马尼亚贸易代表团。1月28日,毛泽东正式让华国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2月2日,邓小平提出辞职两周后,党中央向全国高层干部宣布:经政治局一致同意,任命华为代总理。邓小平这时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他提出辞职后,直到1977年夏天才回来工作。

毛泽东知道,华国锋不像邓小平、周恩来那样出类拔萃,但他实在找不到其他年龄和经验都合适又能符合其要求的干部。至少就当时而言,毛泽东虽然放弃了邓小平,但他并没有放弃抓安定团结,而华国锋(与王洪文不同)既不树敌,也不搞派系。其实,华国锋属于那种邓小平考虑提拔下级干部时也会寻找的人:他是一步一步被提拔起来、能够解决问题的实干家。虽然他缺少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和外交经验,但毛泽东希望他能逐渐熟悉这些领域。

也许对于毛泽东来说,最重要的是华国锋是“文革”的受益者,因此可以确信他不会否定“文革”。与邓小平不同,华国锋没有自己的势力基础,他能掌握领导权全凭毛泽东拔擢。所以毛可以放心,他会维护毛的威望和遗志。

但是,在高层缺少经验的华国锋只是被任命为代总理:毛泽东在最终任命他之前,仍然要观察他。1975年1月,毛对邓小平表现出的领导能力十分放心,才把党政军全部头衔正式交给了他。相反,华国锋在1976年1月既没有进入政治局常委,也没有被任命为党的副主席,甚至没担任任何军队要职。但是毛泽东确实把主持政治局会议、领导党和政府日常工作的全部责任交给了华国锋。华最初的任务之一是领导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即批判邓小平为许多老干部恢复工作的做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