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上岸读历史》皇帝光棍做(4)

光棍们的最后一个特点是生性豁达,抗打击力特强,可以泰山崩于前而泰然处之。晋人潘岳总结汉高祖刘邦的成就时,说他仅“豁达大度而已也”。(语见《全晋文·西征赋》。)对于大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史书上同样如此赞他:“倜傥豁达,任性真率。”(语见《旧唐书·高祖本纪》。)大史学家司马光在提到宋太祖的诸多优良品性时,照样少不了“豁达”二字:“太祖聪明豁达,知人善任使。”(语见《涑水记闻》卷一。)

而读书人最大的毛病是太执著于固有的“成”,缺的正是“豁达”二字。学有所成或业有所成对读书人反倒成了裹手裹脚甚至裹人心智的绳索,不如光棍的一无所有,可以“吃他娘,喝他娘”地玩命。

汉末大军阀袁术与袁绍兄弟俩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学阀,袁家正是研究《孟氏易》的学术世家,所以袁氏兄弟都可以算是读书人中的翘楚。

《后汉书·袁安传》说,袁家从袁安的祖父袁良开始习《孟氏易》,从此步入仕途。经过数世的人脉积累,袁家到袁汤的两个孙子袁绍(袁成之子)、袁术(袁逢之子)时,俨然已是海内巨室。然而,袁术也罢,袁绍也罢,兴家的本钱都不外是父祖的余荫。史书上说,袁绍靠祖上的声名,小小年纪便被朝廷征辟为议郎,弱冠便当上了濮阳县的领导,有清正的声誉。因遭母丧,在家服丧三年,又补服父丧,又在家服丧三年。丧期满了,袁绍又隐居洛阳,不随便结交人,却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人皆为江湖中的朋友。因为袁绍的名头太大了,又不接受大将军何进的辟命,弄得朝廷都紧张起来,中常侍赵忠有一次对众宦官们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征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即这小子不知道要干什么?袁绍的叔父袁隗知道后,多次责备袁绍说:“汝且破我家!”你是想让人来抄家吗?袁绍才不得不出来接受征辟。(事见《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后来袁绍虽为董卓通缉,却能从容脱险,并借此起家,雄居幽、并、青、冀四州,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割据集团。

袁绍的堂弟袁术则是汉末最有名的野心家。袁术以袁姓出于陈,是舜之后,得应运之次,后来终于在淮南称帝。(事见《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裴松之注引《典略》云。)袁绍同袁术一样有称帝的野心,史书上说,袁绍曾经得到一枚玉印,同曹操在一起时,还特意向他展示过。(事见《三国志·魏书·太祖本纪》裴松之注。)玉印是天子用玺,所以袁绍是向曹操展露心迹以为试探。后来,势力有限的袁术要将帝号归于袁绍,派人托话给他说:“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袁绍暗地里还很以袁术的劝进为然。(事见《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裴松之注引《魏书》云。)如果没有官渡之败,袁绍的称帝怕也是迟早间的事。

然而,出身学术世家的袁氏兄弟,到底不是从基层奋斗上来的草莽。袁术也罢,袁绍也罢,兄弟二人都是面子上的人物,缺的恰恰就是一股无赖气和宠辱不惊的抗压能力。在汉末群雄争霸的乱局中,最有政治和军事优势的哥俩,一人气得吐血而死,一人落得郁郁而终,居然成了最早被淘汰出局的落败者,此亦足证读书人的无能为力。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信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