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3)

当公正与信仰被丢弃,当生命被轻视,暴力被纵容,对话被扭曲,整个社会更是戾气蔓延。相较于执政者所追求的政治稳定,社会成员最关心的是个体的安全感。当然,还有尊严。同在德国的那次会议上,我谈到个体尊严同样会体现在他人的不幸命运之中:你吃一千元的冰淇淋,喝十万元的拉菲,却对旁边沙发上正在强奸妇女的歹徒不敢说半个不字,又有什么尊严呢?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广为人知。这位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通常,当人的一个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会追求下一个高级需求。

马斯洛没有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一种需求才算是得到真正的满足,如何量化?又为什么有些官员在貌似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甚至包括爱和归属需求之后,却没有随之而来的尊严需求?否则,过去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他们宁愿背负骂名也不愿实行官员财产公开,不愿启动必要的政治改革?

马斯洛错了吗?似乎没有。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那些拒绝财产公开、抵制进一步改革的人的需求仍然停留在第一或者第二层次,姑且称之为“马斯洛主义”的初级阶段。

反讽的是,当一位已经进入需求第四阶段、试图拥抱一种有尊严生活的公民提出要求,希望某些官员公开财产时,后者可能会出于自己的安全考虑,动用手中的关系与权柄,使前者重新回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初级层次上。

如果人格化国家,读者还会发现,当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维稳同样面临“马斯洛困境”,即安全需求永无止境,而尊严需求遥不可及。什么时候,这个国家能够满足安全需求,并进入到爱和归属的需求、尊严的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