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雏燕初啼声轻扬(1)

雏燕初啼声轻扬

贾樟柯大学期间,拍摄了三部学生作品,出来上面所说的《有一天,在北京》之外,后来又拍两个故事短片,一个叫《小山回家》,另一个叫《嘟嘟》。《小山回家》在香港独立电影节得到大奖,贾樟柯就是在香港认识了后来成为他的香港制片:李杰明、周强,还有所谓的贾氏“御用”摄影师余力为,他们后来成为贾樟柯创作小组的核心,他们决定一起拍电影。通过这几部电影,我们可以领略大贾樟柯“乳燕初啼”的风采。

贾樟柯是从一九九五年开始拍摄《小山回家》的。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现在看来,《小山回家》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被视为认识贾樟柯电影的一个“切入点”,它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

同时,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用贾氏自己的话就是:“它确立了我的很多方向,比如我以后电影所关心的人群、我喜欢的电影拍摄风格,都在《小山回家》这部短片里有迹可循。当然它也是个很不完整、很幼稚的作品。但它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是我整个电影生涯的出发点。”所以说,这部电影,对贾樟柯的专业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里我们不妨追踪一下贾樟柯拍摄《小山回家》的经过:

拍完《有一天,在北京》这个短片之后,贾樟柯脑子就想拍部故事片,来描写那些从外地来北京工作的民工。

转眼到了一九九四年年底,一个下午,顾峥正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时,贾樟柯对他说,做我的副导演,咱们再拍一部片子吧,不是纪录片,这次是有剧情的。明年是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他说为了这个纪念日,我们再拍部片子吧。

拍电影需要经费,这次是贾樟柯以前的同学王波和王怀宇,在为一家太原的豪华饭店装修时,临摹了一张陈逸飞《夜宴》,有了一些钱,他们俩愿意帮贾樟柯一把。

那时贾樟柯写了一个剧本叫《小山回家》,说的是,春节快到了,河南民工小山想回河南的老家过年,中国人一到春节就得回家过年,但他不想一个人走,他想去找在北京城里各种各样的同乡,找到一个同伴一起回老家。这些同乡有建筑工人、票贩子、妓女、大学生,但没人愿意跟他一起回家。最后他一个人在街头,留着很长的头发,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就是他在街头一个理发摊子把那把长发剪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