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长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1901年梁思成在日本东京出生,1912年梁思成随父母回国。
1915年,梁思成进入清华学校。他除了学业优秀外,兴趣十分广泛,爱好体育运动,并擅长音乐及美术。另一方面学校提倡各种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及全面发展很有好处。
梁启超十分担心孩子们在清华接受了西方文化,而丢了国学。于是他每在假期为子女讲学,先讲《国学源流》,后讲《孟子》《墨子》《前清一代学术》等。梁思成回忆说:“父亲的观点很明确,而且信心极强,似乎觉得全世界都应当同意他的观点。”清华八年的教育和梁启超的影响,对梁思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不断进取的精神、坚定的自信心、学术上严谨的作风、广泛的兴趣与爱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使梁思成成为一个炽热的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胜过了一切。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同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但是那时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也和一些美国女学生一样报的是美术系,但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她是我国第一个女建筑师。
梁启超这样教育梁思成:
“凡学校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况且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及附带学术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来你学成之后要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
“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业上之熏染陶熔,影响亦非小。因为我们做学问的人,学业便占却全部生活之主要部分。学业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
梁思成正是这样遵循父亲的教导去做的,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准备完成《中国宫室史》的论文,但他在哈佛读遍了所有有关的资料后发现不能依靠这些资料去完成他的论文,他必须回国进行实地调查。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到欧洲各国去游历。他们尚未完成欧游计划,因梁启超病危而匆匆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