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收到了一封信,写信人是一位名叫朗达的女孩,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在信中,她告诉了我她在居所碰到的一个问题,以及自己是怎么通过道德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朗达和几个人一起在校外合租了一套房子,之前这几个人彼此都不认识。每周打扫卫生的人都会在两间洗手间里留下几卷厕纸,然而每到周一洗手间就会没纸。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因为一些人拿走了较多的厕纸,所以公共资源对于大家来说就受到了破坏。
朗达在我的博客上看到了关于《十诫》的实验以后,便在公寓里的一间洗手间里贴了一张纸条,要求大家不要随意带走厕纸,因为厕纸是公共物品。结果令她非常满意,几个小时以后,一卷厕纸重新出现在洗手间里,第二天,又出现了一卷厕纸。然而,在另一间没有纸条的洗手间里,直到下个周末打扫卫生的人来之前,仍然一直不见厕纸。
这个小实验表明,一个小提醒就能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在这个例子中,这个小提醒就是那张小纸条。
这些提醒人们注意自身道德的实验表明,如果能受到道德标准的约束,我们欺骗的意愿和倾向就可能得到消减。但是,尽管将《十诫》和《圣经》用作诚信建设的机制可能会有用,但把宗教教义大范围地引入社会,以减少欺骗程度却不是很实际(更不用提这样做会违背政教分离的原则)。所以,我们便开始考虑用更普遍、更实际、更安全的方法来减少经验系数,许多大学施行的诚信制度便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为了研究诚信制度是否起到了作用,我们找来了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的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所有学生都在矩阵任务开始前签下了“不作弊”声明,然后,实验中我们为其中1/2的学生设定了可以作弊的条件。
我所作的实验中的“不作弊”声明是这样的:“我明白在作这个实验时,必须遵循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的诚信制度。” 那些没有签下“不作弊”声明的学生或多或少地都作弊了,但签下声明的学生没有任何作弊行为。尽管事实上,这两所学校都没有建立诚信制度(这与自称是无神论者的受试者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的效果相似)。
我们发现即使在没有建立诚信制度的大学中,诚信制度依然是起作用的。那么,那些建立了完善的诚信制度的大学,情况又会如何呢?这些大学的学生是否始终都较少作弊呢?还是只有在签下了诚信声明后,才会少撒谎?非常幸运地,我们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待了一段时间,这个学院正是测试以上问题的理想之地。
普林斯顿大学自1893年起就建立了严格的信誉体系,每年刚入校的新生都会收到《诚信制度章程》,以及一封由诚信委员会的关于信誉体系的信。在被正式录取之前,他们必须在诚信协议上签字。入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新生还必须去听一些关于“诚信制度的重要性”的讲座。讲座过后,普林斯顿大学的新生们还要以宿舍为单位,就信誉体系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这些似乎还不够,该校的一个名为“三角俱乐部”的音乐社团,还会为新生演奏“诚信制度之歌”。
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还会不断地提醒学生诚信制度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为自己提交的每篇论文签署诚信协议(“这篇论文符合学校的规章,完全由我本人独立完成的”)。他们还需为每一场考试、测试或小测验签下一份诚信协议(“我保证,我不会在考试中违反诚信制度”)。另外,这些学生每年还会收到两封来自诚信委员会的提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