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Facebook》扎克伯格的真实一面(3)

第三节

扎克伯格在公司内部知无不言

扎克伯格每周都有固定的内部问答时间,尽可能地回答员工的任何问题,保持足够的透明度。

Facebook的开放不只体现在对外部应用开发者的态度,对内部员工也是一样。扎克伯格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内容——员工的问答时间,每周五下午5~6点进行,他先用一点时间介绍公司近期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然后就是回答员工的任何提问。扎克伯格推崇在公司内部实现最大可能的透明(Transparency),所以他尽可能地回答所有的问题。只要有兴趣,任何员工都可以参加,总部之外其他办公室的员工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参与。

营收等业务数据,一开始在全公司都是公开的。工程师都可以访问广告系统,相关收入的数据很容易就看得到。后来这方面的系统加了一定权限,只有广告部门和支付部门的同事可以看到,但也并没有规定哪些员工不能获得这些数据。公司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包括这些数据在内的相关情况,不要对外人讲,扎克伯格曾这么说,“员工只有做到对外守口如瓶,我们才能做到对内知无不言”。Facebook曾发生过几次内部秘密泄露出去的事件,公司的态度非常坚决,不管是谁,不管对公司做过什么贡献,一旦发现就马上解雇,这是一条铁律。

之所以要在内部知无不言,扎克伯格就是希望员工都知道:这么多人走到一起、做这样一家公司究竟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产品、不做那个产品,这些产品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碰到了如何解决,公司接下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大家对公司有任何疑问,都要尽可能地沟通好,增加透明度,增加彼此的信任感。Facebook的文化是,如果沟通顺畅,则事半功倍。

当然有一些敏感的、暂时不能讲的问题,扎克伯格就会明确但很礼貌地告诉提问的人还不能说。比如非常核心的产品,在刚开始时可能会稍微隐藏一点。又比如跟IPO(首次公开募股)相关的,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之前他也没办法谈太多。有不少员工都问公司什么时候IPO,我记得扎克伯格2009年的回答是“至少还有两年”,2010年时依然说“两年”,2011年初还是这个答案。直到2012年初,他才宣布将在2月启动IPO。

在这种沟通过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扎克伯格对一次公关危机的态度。

2011年初,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每日野兽)爆料称,顶级公关公司博雅(Burson-Marsteller)受雇于Facebook,试图抹黑Google,特别是围绕着Google在Gmail社交圈(Social Circle)的隐私问题进行添油加醋。博雅找到知名的科技博客作者克里斯·索安伊恩(Chris Soghoian),想让他再报道一些Google的罪行,结果后者不为所动,并将他收到的博雅邮件在其博客站点上公之于众。他说:“他们甚至说如果我没有时间,他们可以为我代劳,并在《赫芬顿邮报》等报刊登。”

Facebook的发言人后来承认了这一行为,不过坚称Google在社交领域本来就做得很差,引起了各种隐私方面的担忧,并称Google曾经试图使用Facebook的用户数据去打造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Social Circle。在发给法新社的邮件中,Facebook表示确实雇用了博雅,但坚持认为,“我们无意也不承认此举对Google造成‘诽谤’”。Facebook称,公司雇用博雅的目的是“使用可以公开获取并可以被任何媒体机构或分析师独立证实的信息,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到这一问题(Google涉嫌侵犯隐私)上”。

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当时的全球新闻团队由埃利奥特·施拉格(Elliot Schrage)负责,而他在2008年5月跳槽到Facebook前,在Google负责处理对外关系。

这件事情被媒体广泛报道后,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内部员工也为此争论不休。不少工程师在内部的论坛上发言,说出诸如“对公关部门非常失望”“这是不是公司道德堕落的开始”之类的言论。扎克伯格这时站了出来,明确表示他支持公关部门。他说,每当工程师们开发的产品遇到外界的质疑或诟病时,都是公关部门第一时间站出来,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为公司承受了最多的压力,做了很多事情。现在公关部门遇到了困难,犯了一些错,工程师们不应该群起而攻之,在道义上对他们进行贬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体谅他们、原谅他们,给他们一些支持呢?虽然Facebook是一家以工程师为核心的公司,但扎克伯格对每位员工做出的贡献都不会忽视,并且给予足够的理解,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