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与各种情绪的构成息息相关,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什么是原型?荣格说过:“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可以感觉到。”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情绪没有关联,而是以某种方式继承并演变而来,由原型构成,原型造就了我们心理内容的独特。集体无意识通过原型奠定了我们每一个人超出个人的普遍的心理基础,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和无意识领域里,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只要你是华人,生长在华人文化圈中,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你不可能独立于那个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外而生存,所以你会在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继承了民族的心理特征,深深地影响着你的思维特性、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就是频于捐门槛赎罪的祥林嫂,她也不是特别相信灵魂,甚至还心存疑问。但是对于捐门槛的功效,她还是很“中国”的,那就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所以她起早贪黑、砸锅卖铁也要捐门槛。正是这种对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抱有“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集体无意识,才导致无论科学多么昌明,迷信的永远后继有人,永远有人前赴后继。尽管我们也有理性思维在控制我们的言行,但是失去了理性,人们便容易堕入一种宗教般的狂热,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失去理性的狂热的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曾经遇到好几个为算命都几乎走火入魔的人,其中不乏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的成了祥林嫂,车轱辘话来回来去说;有的则到处算,找完了高僧找“活佛”,找完了“大仙”找“半仙”。有一个怀才不遇的影视演员,一直想成为大明星,从20岁算命算到40岁,不停地算,直到某个“大师”说他会大红大紫他才知足。结果20岁说到30岁,30岁说到40岁,还没有大红大紫。后来他又告诉我说某一个“大师”预言他50岁会大红大紫。我心想:这一辈子快说完了,也没有应验。算了一辈子,难道就为这么一句空穴来风的奉承话?我暗自好笑,因为这种现象在中国人中很普遍,而在西人中就不很普遍。这是为什么呢?西人为什么没有中国人那么执著于算命呢?我问过很多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他们一致回答,因为“没有什么要算的”。我想,这跟属于文化心理领域的集体无意识有关,跟社会保障机制也有关,因为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不安,社会政策在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环境、人口、教育、住房、医疗、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对于医疗、养老、住房等等问题,人们不敢指望有完善的保障机制能解后顾之忧,因此寄希望于钱财的积累。一位经营美容机构的女企业家对我说:“管他什么医保、养老金,什么商业保险?我拼命赚钱,有了5000万,看病够了吧?养老够了吧?多买几套房子留着升值,够了吧?”殊不知,在钱财积累的道路上,钱财越多,贪心越大,烦恼也越多,因为钱财买不来健康和幸福。另一位流水达到9000万的企业家亲口对我抱怨说:“别人都以为我们这样的人有花不完的钱,所以生活一定很滋润,其实经济水平有多高,经济压力就有多大。工薪阶层的压力来自房供,而我们的压力来自投资风险、员工薪水等等,作为老板压力比员工大很多,因为我们这个月流水即便是零,别人一分薪水也不能少啊。”如果有钱才感到安全,安全和钱财多少成正比,那么这会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这种不稳定导致人们对于命运的不定所感到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