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就那样死去,也许我们永远不会读到那些美好的令人感动的文字。这世上,也不会有一段如歌如诉的爱情故事。而在当时的某个报纸的某个角落,会出现一则不大显眼的新闻:某中学生因抑郁自杀身亡。
这样的新闻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而我们毫无感觉。读完那条新闻,我们会继续悠闲地吃着早餐,喝着牛奶,然后将衣裳整理好,拿起包走出门去上班或上学。那条新闻转眼就会被我们忘记在脑后。也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偶尔想起,会跟大家谈起那个女孩自杀的新闻,然后大家感慨两句,接着,继续讲那些毫无意义的笑话。
至于那自杀者在临死之前的绝望与困苦,又有谁会真正在意呢?
好在三毛并没有成为那一则不痛不痒的新闻主角。她的父母及时发现了她,慌忙地将她送往医院抢救了回来。
那是三毛第一次经历死亡,也许,她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得到解脱,却又重新被拉回了那个黯黑无光的牢狱之中。
那一夜狂风不止,树木发疯一般摇摆不停,简直要将自己的树干都摇断了。台北的天气总是这样的,当台风刮起时,仿佛整个世界都要被黑暗的夜吞噬掉。当外人来到那里时,总是会被吓得不敢出门,但常居在那里的居民,却早已习惯,习惯了恐惧,习惯了绝望。
三毛的手腕上被缝了二十八针。当她苏醒后,看到了父母仿佛一夜间便老去的容颜,看到了他们悲伤哀愁的模样。她听见父母喃喃地哀求她活下去。
也许那是三毛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是被重视的,原来即便整个世界都抛弃了她,还有父母希望她可以活下来,留在他们的身边。她曾经以为父母是坚强的,是不可撼动的,但在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父母也是很脆弱的,脆弱到看到她手上的血就会精神崩溃。
我们总喜欢责备自杀的人,责备他们自私不负责任,只求自己的解脱,却忽略了那些爱他们的人,忽略了那些等待他们归家的父母,和关心他们的亲朋。然而我们却忘记了,如果一个人还会在意这些,他就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还能看到这人世的美好,他就不会放弃那少得可怜的光与热。
每一个自杀的人,都是已经彻底绝望的,无法承担心灵上的负重的可怜人。
在三毛的青春时光里,她的自杀行动被父母及时阻止了。但这并没有停止她对自杀的欲望。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的确会影响她的一生。那个数学老师给她的屈辱让她陷入了癫狂般的抑郁中,让她开始厌恶这个世界,在她心中埋下了自杀的种子。许多年后,她真的自杀成功了。如果那个数学老师读到那条关于著名女作家三毛自杀的新闻时,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也许她会毫无感想,因为她不会认为这与她有任何关系。她也许会觉得,那孩子本就是个莫名其妙的人,她喜欢自杀,喜欢背弃世界。她甚至还会觉得,自己教过的学生竟然是这样一个心灵扭曲的人,实在是她的耻辱。当然,她也有可能会觉得,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会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女作家,也是她可以炫耀的资本,而这个女作家的人生经历又是这样离奇,更让她骄傲万分。
当然,最可能的情况还是,她恨死了三毛。因为三毛竟然在作品中“歪曲”她的形象。
三毛曾经对人说过:她在南美洲旅行的时候,发现那里的人们崇拜一种神,名叫“自杀神”。她说,她对自杀神是很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