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却发现没有网吧这样的事物。在北京八天只在火车站对面看到过网吧的招牌,其余地方均未见到。北京的朋友说网吧藏在很深的小胡同小巷里,大道上几乎是看不到的。依我的理解,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区别。
周日,我在清华大学门前被保安拦住,说是周一到周五都不能进,明天再来。我看了看周围并没有这样的明文提示,心里有底,开始跟保安大侃特侃。侃了五分钟,成功把保安侃晕。
从这件事上,我总结出一个道理,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说话要有逻辑,若能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就更有效果了。
某日在二环内游荡,想起朋友说的笑话。朋友刚到北京来时处处觉得新鲜,在中心区域散步,见一风景不错的公园,一边问门口的站岗者这是什么公园,一边准备掏腰包买门票。站岗者低头看看她,淡定地说:中——南——海。
在北京数日,深觉北京人十分有意思。平时问路大多与老年人沟通,老北京人热心,有趣,一口京片子,说起话来特逗,日子过得悠然自得,总给人特别容易满足的感觉。刚到京时老同学打趣说北京人比上海人“懒”多了,现在确实有所体会。
这使我想起住处门口卖水果的老大爷。每晚返回时都要买些水果,问完价,拿了俩苹果,放上秤。老大爷看着秤上少得可怜的水果,保持手悬空状定格三秒钟,用浓重的京片子说道:就俩?我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就我一人,吃不了那么多。次日,再买,一个大桃。老大爷再次保持手悬空状定格三秒钟,说:就一?我再次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明儿再买。老大爷边收钞票边说:嘿哟,你可真行儿。语气逗极了。老大爷继续说:嘿,看五毛钱能补个苹果不!(看秤)哎哟,不能够,这得一块五!画面和语气再次极具动画感。
北京人有点儿较真,这种较真有时候真的很可爱,比如问路。老北京人总是特把人当事儿,路指得可细了,还加上各种建议:地铁站呐,南边向西转,您上哪儿去啊,哦,那儿啊,坐地铁不如公交呐,您就在这前头向东转,向北过那天桥儿,走那坐X路,到Y站下来往西走走就到啦!您要赶地铁怎么着还得转趟车,多麻烦,您说是不。
老同学请吃涮火锅,我习惯性地用漏勺装肉放进火锅里涮,在南京土生土长的老同学说,你涮得真讲究啊。我不解,老同学解释说,她刚到北京时,也用在南京惯用的方法一勺一勺地涮肉,却发现这样做根本“抢”不到肉,因为北京人涮肉很奔放,他们直接把肉倒进锅里,然后海吃。我向她男友锅前看去,发现果然一盘肉已经全进了锅,遂笑感慨之:南方到底是婉约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