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词典》(28)

山■ 《山海经·北山经》:“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膏 《山海经·中次七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郭璞注:即“豚”字),赤若丹火,善詈。”毕沅云:“即山都也。”参见“山都”。

山精 《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引《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人昼日不见,夜闻其声。千岁蟾蜍食之。”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谷,夜闻其音声笑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据二书所写形状,山精即山■。

山■ ■,一作缲,或作臊。《国语·鲁语下》韦昭注:“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缲……人面猴身能言。”《神异经·西荒经》:“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多有之。”《古小说钩沈》辑祖冲之《述异记》:“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旦往视之,见一材长二尺许,在断中,而断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断,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断中,败如前。王又治断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然之。未至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断,入断食蟹,相负已尔,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是山神,当相佑助,并令断大得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种类专请乞放,王回头不应。物曰:‘君何姓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炽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土俗谓之山■,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按又有*山都、*冶鸟、*山精、*枭阳等物,名虽不一,要皆山■之讹变。山■即山魈,狒狒类动物,流传演变,遂成多色。

山大人 《太平寰宇记》卷一○○:“剑山在(沙)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其中有山魅,其形似人,生毛,黑色,身长丈余,逢人而笑,口上唇盖眼,下唇盖胸,人见亦怪矣。或时遗下藤制草鞋,长二尺五寸,乡人所谓山大人。”

山海经 书名。十八篇。《汉书·艺文志》作十三篇,盖弃《荒经》以下五篇不计。其书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作者不详。刘歆《山海经叙录》及《论衡》、《吴越春秋》皆云禹、益作。以今考之,实非出一时一人之手,当为战国至汉初时楚人所作。古代神话传说,赖是书而得保存其崖略。尤以系据图为文,未加雕饰,于朴野粗犷笔墨中,每可见古代神话本貌。有晋郭璞注,清吴任臣广注,毕沅校本,郝懿行笺疏等;郝书尤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