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宗撤军的命令,他拿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对全军演讲:
且人臣进思尽忠,有死无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主上欲吞灭高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战而有胜,士卒自安。然后分兵据险,开张形势,飞表闻上,更请兵船。朝廷知其有成,必当出师命将,声援才接,凶逆自歼。非直不弃成功,实亦永清海外。今平壤之军既回,熊津又拔,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何时可灭?且今以一城之地,居贼中心,如其失脚,即为亡虏。拔入新罗,又是坐客,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④
意思是现在撤军前功尽弃,不仅高丽难灭,百济死灰复燃,连我们自己能否安全撤回国也是个问题,面对困难,我们要知难而上,用“成功”来说服皇上,让他继续派出援军。全军被他感动,决心留在百济继续作战。
事实证明,刘仁轨还真是个帅才。在白江口战役中利用敌人的骄狂,兵分两翼诱敌深入,借助江口地形以少胜多,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大败日本、百济联军,四战四捷,日军战舰四百余艘被唐军纵火焚毁,浓烟遮天蔽日,日军主将阵亡,士兵伤亡十分惨重,据说海水都变成了红色。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中日第一次战争,中方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日军狼狈逃离朝鲜半岛,举国上下惶惶不可终日,以为刘仁轨一定会来报复攻打日本本土,于是在对马岛、壹岐岛、筑紫国等地紧急构筑大批城防和烽火台。不过刘仁轨还真没那个闲心去日本泡温泉。此战后百济彻底灭亡,从而为后来消灭高丽打下了一个雄厚的基础。所以说,刘仁轨绝对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对国家有大贡献,后来官拜宰相。
可是这人毛病也不小,首先他比较滑头,前面告贪官那件事,也能体现他的这个特点,自己不出头,想把狄仁杰当枪使。其次这个人人际关系差,比如他和亲弟弟都搞不到一起去。他当官,他弟弟刘仁相在家务农,两人关系势同水火,有人劝他弟弟求哥哥照顾一下,免除徭役负担什么的,当时五品以上官员的亲属有这个特权,但是他弟弟不干,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愿意在狗尾巴底下乘凉!”你看看这关系处的。刘仁轨在朝里对头也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宰相李敬玄(唐朝是多宰相制,目的是避免宰相权力坐大),听说吐蕃进犯,刘仁轨在皇帝面前推荐李敬玄带兵打仗,这是使坏,是想让李敬玄丢人,可是这也是损害国家利益啊,打仗是闹着玩的事情吗?无奈唐高宗这人很信任刘仁轨,真的委派李敬玄,李敬玄赶紧说:“臣是文臣,不会打仗。”高宗说:“刘仁轨推荐你,你就去,他就是要朕去,朕也得去!”李敬玄没办法,率领着18万大军上了青藏高原。
一上高原,唐军和吐蕃在青海湖附近打起来了。李敬玄果真不是个打仗的材料,前锋刚刚有一点挫败,他就吓得撤军,吐蕃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着唐军要全军覆没了,幸亏有将领挺身而出,召集500人的敢死队夜袭吐蕃。黑暗之中吐蕃人一时间也不知道唐军有多少人,陷入混乱,这样唐军大部队才得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