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第一章 信心及其乘数:经济周期背后的思维模式(4)

凯恩斯乘数概念历经数十年,被数百万在校大学生认真学习。该乘数是这样起作用的。任何初始的政府刺激,例如增加政府支出的某个项目,让人们赚到钱,然后再由他们花出去。初始的政府刺激是“第一轮”。政府所花的每一美元最终都会变成某些人的收入,有收入在手,他们就会将此收入再花出去一部分。这个比例就是MPC(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支出的初始增加会带来第二轮支出,这轮支出是由人们而不是由政府花费的。这些支出又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其数额为MPC美元,这些人也花费收入的一部分,即相当于MPC2美元,这就是第三轮。不过,这个过程不会终止。随后是一轮接一轮的支出,因此,政府最初支出1美元的效果是(1+MPC+MPC2+MPC3+MPC4…)美元。所有这些数值的总和并不是无穷大,它实际上等于1/(1-MPC),此数值即凯恩斯乘数。但是,这个总和可能要远大于第一轮的政府刺激。若MPC为0.5,凯恩斯乘数就是2;若MPC为0.8,凯恩斯乘数就是5。

凯恩斯在《通论》中阐述的思想吸引了许多人,随后,希克斯在1937年抓住了这一思想并用其解释大萧条之谜。大萧条一直是个难解的谜,因为人们找不到这一重大事件的主要原因。乘数理论说明,支出的小幅下降会产生放大效应。如果人们由于担心发生像1929年那样的股市崩盘而反应过度,导致消费支出产生实质性的小幅下降,那么,这就像是一个具有负面效应的政府刺激。人们的消费每削减1美元,就会有另一轮削减支出,然后,一轮接着一轮。这意味着,经济活动的下降会远大于初始的冲击。因为遭受多轮负的支出冲击,经济会陷入更深的危机,所以大萧条会持续多年。该理论获得了广泛赞誉(只不过没有立刻付诸政策实施),因为它形象地再现了大萧条在1929~1933年日益加深的场景。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非常受计量经济学家欢迎,因为它可以量化并建模。在《通论》出版和希克斯对它的诠释发表前后,有关国民收入和消费的权威统计数据已经出现,这就为他们的分析提供了数据。最早的国民消费估算数据是由布鲁金斯学会在1934年发布的。米尔顿·吉尔伯特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建立了美国的国民收入与产出账户,并将其纳入一个适合用凯恩斯-希克斯理论进行分析的框架。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同其他主要国家的政府一样)都是按照这一理论的要求编制国民收入和消费数据的。尽管经济学文献瀚如烟海,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希克斯之后,似乎还没有哪个宏观经济模型有如此权威,可以引起国民数据收集方式的重大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理论是正式建模的基础,也是数据收集的基础,因为我们今天的数据都是从同一套理论中产生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