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师谈》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14)

但子产对舆论从不肯加以任何干涉。当时都中有一所“乡校”大约是一个养老而兼较射的地方,人民时常聚集其中议论执政。或劝子产:何不把乡校拆毁?子产说:“为什么?人家早晚到那里逛逛,议论执政的长短,正是我的老师。为什么把乡校拆毁了?我听说忠爱可以减少怨恨,却没听说威吓可以防止怨恨。若用威吓,难道不能使怨声暂时停止?但民怨像大川一般,堤防虽密,一旦溃决便不知要伤害多少人,那时抢救也来不及了。不如留些少决口,给它宣泄。不如让我得听谤言,用作药石。”

子产从政一年后,人民唱道:

取我衣冠而贮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到了三年,人民唱道: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的政令,说得出,就要做得到,若行不通,他就干脆撒手。有一回大夫丰卷为着祭祀,请求举行狩猎,子产不准。丰卷大怒,回去便征调人民。子产马上辞职,向晋国出走。幸而当时郑国最有势的罕氏子皮拥护子产,把丰卷驱逐,子产才复职。却保留着丰卷的田产,过了三年,召他回国,把田产还他。

子产对于传说的迷信,毫不迁就。前五二四年,火宿即心宿出现不久,接着起了一阵大风。祝官裨灶说了一堆鬼话之后,请求子产拿宝玉去禳祭,以为若不如此,郑国将有大火。子产不听,凑巧几天之后郑都有一家失火,灾后,裨灶又请拿宝玉去禳祭,以为若不如此,又将有大火。子产还是不听。郑人纷纷替裨灶说话,连子产的同僚也来质问,子产答道:“天象远,人事近;它们是不相关涉的。怎能靠天象去预知人事?而且裨灶哪里懂得天象?他胡说得多了,难道不会偶中?”次年,郑都大水,郑人纷传时门外的洧渊有二龙相斗,请求祭龙。子产不许,回道:“我们争斗,碍不着龙;为什么龙争斗却碍着我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