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大师谈》第二章 散文(2)

在这些先秦哲学家中,最先出来的是老子。老子见《史记》卷六十三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关于他的神话甚多,有的说他活了二百余岁,有的说他出关仙去。于是更有《老子化胡经》,《老子七十二变化图》之作。道家也以他为他们的宗教的始祖。于是他便成了与释迦牟尼的三身如来佛相配当的“三清”即所谓“老子一炁化三清”。孔子曾与他相见过。因为他做过周守藏室之吏,所以孔子向他问礼。大约他的生活时代与孔子相差不远,其生当在公元前470年周元王时以前。老子所代表的思想是消极的,厌世的。他的书有《道德经》《道德经》刊本极多,以明世德堂《六子》本为较好(有石印本)上下二篇,共八十一章,文字极简直。他因为当时政治的龌龊,言治者纷然出,而天下愈扰,于是主张无为,主张无治,以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治无欲”。鸡犬之声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他的理想国的景象。他不主张法治,以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不喜欢贤能与强力,而以谦下与柔弱为至德。他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他的悲观,极为彻透。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种悲观的消极的思想,在当时极为流行;一部分的人,以生为苦,于是唱着:“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一部分的人则流于玩世不恭,讥笑一切仆仆道路的以救民救世为己任的人,如《论语》中所载长沮、桀溺诸人都是。老子便是他们的代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