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北京的春天有点乱》触发事端的己亥建储(3)

早在戊戌年(1898年),坊间便盛传天津阅兵行废立阴谋之说,尽管那只是是空穴来风,但未必就是无稽之谈。戊戌政变后,废立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京师传出消息说“皇上病势沉重, 恐致不起”,外国公使们对此的反应,一方面是出于礼节,一方面也是担心有人要谋害光绪,当时“驻京各国使臣闻圣躬不豫,均诣总署问安,并叩致病之由”。

在当时,北京的外国使馆人员中常流传着这样的谣言:“皇上被毒死了”,“皇上病得很重很重”,“皇上被囚禁了”,“新的皇位继承人已经选定”等等,而坊间传闻慈禧太后在政变后不断的处死太监(确有其事),更是加剧了这种恐慌情绪。在外国人中间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字林西报》不断发布消息,暗指光绪帝已经被谋害,并暗讽各国使节有权知道真相,“这些人都是被遣到中国皇帝的宫廷中充当代表的,而不是被派遣到一个窃居中国宫廷的僭篡摄政那里的。”

外国公使以之所以对废立传闻如此有兴趣,主要是他们对维新的光绪皇帝持同情态度而不愿意看到守旧的慈禧太后再度执政。在这些人中间,英国方面表现最为积极,他们的兵舰在戊戌政变之后开到大沽口外,以示对事件的关注。在主管外务的庆亲王奕劻向英国公使窦纳乐辟谣并表示光绪帝情况良好时,窦纳乐则提出消除外界疑虑的有效办法,那就是“找一位外国医生为光绪看病,并签署一份光绪的健康证明书”。为了堵住外国公使们的口,清廷最后只好邀请法国使馆医生德对福(Dr.Detheve)给光绪帝看病并证明病况,其得出的结论是“病势无大碍,惟患血虚之症”。

废立之说传开后,地方实力派也纷纷表示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约湖广总督张之洞一起争言不可,但后来张之洞突然反悔,途中将折子追回。刘坤一得知后笑道:“香涛见小事勇,见大事怯,姑留其身,以待后图,吾老朽,何惮。”他随后复电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大臣荣禄,曰:“君臣之义至重,中外之口难防。坤一所以报国者在此,所以报公者亦在此。”荣禄以刘坤一的电报入奏,慈禧太后因惧而止。

不仅如此,国人对此也是一片哗然,上海的候补知府经元善在众人拥戴下征得万人签名,上书反对废立之事。慈禧太后得知后勃然大怒,命立刻捕杀经元善,幸好他及时的逃到了澳门才幸免于难。

在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之后,“废立”之说也就偃旗息鼓,而突然改成了“建储”计划。对清宫内幕颇有所知的御史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里说,当时最热心“己亥建储”(乙亥即1899年)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同治皇后的父亲承恩公崇绮,他在同治及皇后死后便久废在家,郁郁不得志;第二位是同治原来的师傅大学士徐桐,他当时虽然已届八十岁,却常常倚老卖老,贪好弄权;第三位礼部尚书启秀,他在戊戌政变后受徐桐举荐入了军机处,也就跟在徐桐的后面想“邀定策功”。

在恭亲王奕訢去世后,当时军机处以礼亲王世铎为首,但世铎是个保守中庸的老官僚,当时最受慈禧太后信任和重用的其实是大学士荣禄,可谓是言听计行,大权实归。徐桐几个人商议好后,便让启秀先去见荣禄,探听下他的意思。荣禄听后大惊,赶紧将启秀打发走,并令门房将访客全部拒之门外。启秀走后,徐桐和崇绮来到荣禄府上,不得其门而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