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雁的四季》第一章 约定(5)

不大有利的是,阿尔姆山谷是个狭窄的山谷,只在欧伯甘斯尔巴赫附近、阿尔姆湖周围和奥英格庄园周围有灰雁需要的开阔草地。今天,灰雁已经学会优先选择这三个地方作他们的居所,并合理地在三者之间换来换去。

把早已习惯了生活在上巴伐利亚马普研究所的埃斯湖畔的灰雁群转移到奥地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这里我们正是利用了前面提到的灰雁对养父母的忠诚性才把他们从巴伐利亚的西维森(Seewiesen)转移到阿尔姆山谷的格吕瑙(Gruenauer)的。1973年春天,我们找到了4位愿意为此献身的灰雁养母,3位姑娘和1名小伙子。他们准备各自带领一群幼小的灰雁完成转移工作。按照我们的计划,他们4月份就得上路,那时小灰雁刚出壳。在他们羽翼丰满之前,我们就得把他们带到阿尔姆山谷,因为对每只鸟

来说,开始学习飞行并在飞行中熟悉了周边环境的地方就是他真正的故乡。于是我们转移首批灰雁的时间就确定了:一定要在6月底前完成。当时池塘边的小木屋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的灰雁养母们就英雄般地睡在了野外喂食屋,其侧面墙壁都是用板条做成的栅栏,遮风避雨的能力十分有限。在阿尔姆山谷,即便在6月,天气依然变幻莫测,风雨交加。

在转移这4群今年刚养大的雏雁的同时,我们还移来了去年由同一养父母养大的雏雁。对他们的忠诚我们完全可以放心。此外,我们还带了几对灰雁,他们每一家都还有不会飞的雏雁。我们估计,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会试图逃跑的。我们先把这些鸟放进属于坎伯兰基金会的一个鸟舍,就在离我们保护区里的野外喂食处不远的一个池塘边,沿河而下只有1公里。几天后,当我们把他们放飞时,困难出现了。虽然去年我们亲手养大的雏雁立刻就找到了他们的喂养者并留在他们身边,但带着雏雁的几对灰雁却想走。他们远远地四处盘桓,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像牧人一样,费很大气力才能把他们赶回到大池塘边。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免遭住在山谷里的狐狸的袭击。渐渐地,这些灰雁也建立起对喂养者的信任,从“鸟舍池塘”迁到了野外喂养处,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灰雁居住中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