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3:矛盾的就业市场(2)

我们首先要分析难题出现的原因。我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教育机制建设方面出现了两个大的偏差,一个是过度的市场化,导致全国高校大量建设和扩招。另外一个偏差就是教育体制设计中,过多地偏重或者倾斜于学历教育,而忽视了技工技能教育。所以年轻人眼睛只盯着怎么上大学,而对拥有专业技能的中专或者是技工学校不以为然,没有兴趣,所以导致了今天一方面本科硕士学历的学生数量庞大,另外一面在我们技工市场上大量出现缺口,熟练工种非常难求,在沿海地区几年前就出现了技工的收入超过大学毕业生起薪点的情况,而且还不容易招到合适的劳务用工人员。

关于农民工的用工荒问题,其实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特别是90年代以来逐渐突出。我们看到中国所谓的人口红利更多是依托源源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走向沿海地区的年轻民工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用他们的双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源源不断地保持了用工的农民工的资源,我们才能够这么长时间地保持我们的人口红利,保持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和产品的竞争力。

这个局面在2005年开始出现变化,在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首先本身农村和城市收入差异在缩小,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考虑到机会成本的存在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不愿意为了区区几百块钱而放弃他们现有相对比较舒适一点的生活状态而进入一种高强度的工厂去做工。

我们甚至看到在某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比如说江苏和浙江,已经出现了城市人口愿意出资购买农村户口这样看起来很荒诞的事例,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在沿海经济发展大省,经济扩张中对土地有大量的需求,对农民土地占有过程中实施比较有效高额的补偿和长期的扶持政策,所以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即使在不就业或者是短期就业的情况下,仍然有非常好的保障和收益。因此作为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加入农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做法。尤其是在浙江的杭州地区,在江苏的苏州无锡地区,都出现类似的事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