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是不成功的理由。正如认识到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会给予人们力量一样,总是寻找借口的心态让人们都变成了受害者。他们抱怨自己儿时的经历、碰上不好的老师,也责怪制度、基因或信息不足。
找借口的最大问题在于,一旦你习惯了找借口,你就不愿意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你变成了一个受害者,而非一个力量和影响力的中心,因为你的力量被夺走了。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见过伟大的成功恰恰产生于那些让失败者们归因于此的环境。事实上,我们最伟大的故事,都是讲述人们如何从最艰难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从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的事迹到《白牙》(White Fang)到《洛奇》(Rocky),我们的历史和文学都充满了有关人类意志力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当代管理者们可能在一天中要消耗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区分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按时交报告,是因为我无法把这个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及时集中起来。”
听到这句话,你会作何反应?管理者们听到的是一个借口,还是一个切实的理由?事实是,到底是借口还是理由并不重要,反正报告已经交迟了。在一个组织中,真正需要的不是探求失败的“合理性”,而是采取更积极、更负责任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以产生结果。员工养成找借口的习惯才是真正的问题。如果你是从一个平时很负责任的人那里听到的这句话,你也许会倾向于说:“那的确是个理由。”而如果是别人这么说,你就会判断,那只是个借口。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你也许从来不会从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同事那里听到这样的话。负责任的人从来不在寻找借口上浪费时间。
一个被手下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经理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 无借口区 。”他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我们不找借口。”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她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她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后来,这位顾客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所得到的出色服务。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词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
找借口的习惯塑造了一批对自己的无助和受害者命运“坚信不移”的人。如果让他们承担责任,那么就只限于那些容易控制的因素和事情,比如接受命令、填写表格或者按照书本操作。
借口、悲观主义和无助感总是相伴而行。找借口也许是一种症状,悲观和无助则是潜在的习惯和感觉。无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要素总是会一起出现。我们相信,它们是个人责任感的敌人,也是成功的敌人。
选择指责别人或把失败的理由归结于别的因素会给人一种轻松感 似乎你的所作所为不会被追究,你不必再自己面对问题的责难,你也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一旦你逃避责任,就是和你所在世界的其他人脱离了联系。这种行为降低了人的社会性,使人们变得软弱无力。它只能让情绪获得短暂的放松,却丝毫无助于长期问题的解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承担责任”这种观念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流行。肩负责任是困难的。如果你与这个世界联系,并向世界做出某种承诺,你就要做出艰难的决定,并应付随之而来的问题。然而,对承担责任的回报将是长期的自信、被尊重和有力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