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止境:Google传》第1章 我为什么要去Google(3)

尽管如此,但既然向Google投出了简历,我想我还是应该试用一下他们的产品。我登录Google网站,输入了一个20多年没有联系的中学女同学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即便是在我认为最好的搜索引擎Alta Vista上,都从来没找到过她的一点儿线索,因而当我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同样内容的时候,心里没抱什么期望。

可是,上面竟然有她。

Google在第一条搜索结果中就列出了这名女同学当前的联系信息。随后我又试着作了一些搜索,都比Alta Vista给出的结果好。于是,我就不再心疼那些信纸和邮票了。

还有一些不寻常的迹象出现。在硅谷的众多风险投资公司中,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和凯鹏华盈(KPCB)向来是不共戴天的两大竞争对手。两家公司各自都有令人羡慕的成功投资记录 雅虎、亚马逊、苹果、思科、升阳。但是,竞争对手通常都不会向同一个创业公司投资。然而,这两大风投公司竟然联手向Google这个刚刚成立的公司注资2 500万美元。Google公司有何能耐,竟然诱使它们化干戈为玉帛呢?

我从Google公司创始成员和管理团队的履历中寻找线索。他们中有很多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都有高学历,这没什么稀奇的。可是,斯坦福大学的教师中有人拿着自己的钱为Google提供风险投资,这可是不同寻常的事情。我搞不懂搜索技术,可是懂技术的人似乎认为Google大有潜力。当你的创业激情被点燃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成功的景象。因此,Google答应约我面试的时候,我马上打印了一些新简历,装进公文包,扔到那辆破旧的福特车上,然后驱车往北,一路驶向山景城,准备去穿越一条新的“疆界”线。

初访Google

到硅谷的创业公司应聘,应该怎样面试呢?在我把车开进Google公司停车场的时候,我已经反复琢磨了挺长时间。在旧金山湾区一个温暖的11月里,我看到用警戒线围起来的一块沥青地面,边上挂着曲棍球网,我对此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米黄色的Google大厦跟周围的一众建筑十分相像,好似是在肥美草地上尽情啃食的牧群,高雅的喷泉和抽象的雕塑散落其间。进入大楼的一层之后,看到一个打印在纸上的箭头指向楼梯,我于是上到二楼。

一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前台冲我微笑。我看着她,不由得想起了传说中带着公司早期期权兑现换来的数百万美元扬长而去的秘书们。她会成为其中之一吗?她领着我来到一个小房间,里面挂着一块9英尺大小的白板,摆着一张常规尺寸的圆桌,还有几个大到可以坐上去的皮球。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暗示着这里筑起了货币流通的大坝,只等着公司突然上市的时候让资金喷涌而出。在一个慵懒的深秋午后,我身处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写字楼里的会议室,正无所事事地拍着一个3英尺大小的皮球玩时,公司商务部门的几个伙计走了进来,并分别作了自我介绍。

苏珊·武伊齐茨基,Google公司最早的车库总部的房东,她从英特尔公司辞职,加入了自己的房客创办的公司,担任市场营销经理。辛迪·麦卡弗里来自苹果公司,现在担任Google公司公共关系经理。她们以当时无处不在的激情,一起向我大体介绍了Google公司的基本情况 至少她们有支持自己乐观思想的事实基础。《时代周刊》已经有文章介绍Google网站,网络流量不断在飞速上升,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尽管一时还不会有收入来源。她们向我确保,收入会很快到来。她们问了我的经历,尤其关注病毒式营销方面的情况。辛迪表示,这种营销方式对公司创始人佩奇和布林非常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