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道:“先生教诲的是,不过,我听汉人说,诗言志,这首诗写的虽是儿女之情,却有报国之志,能看出先生高洁的情怀。”元好问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我若是不能为国家诗文歌咏,也就回家种地去了。”这句话说得温和,却也明确表示我元好问忠于金国,不会做逆贼。胡庆道:“我这次来拜会先生,也是受一位故人之托,耶律楚材让我向您问好。”耶律楚材原是契丹人,在金国为官,常年在北京工作。蒙古人攻陷北京之后,耶律楚材为蒙古效力,整治税收,主抓行政事务,为蒙古人在河北、山西、陕西一带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已经被封为丞相,是蒙古权力极大的人物。元好问道:“我听说过此人,他好像也写几首诗,不过我们素无交情。此人名节上有问题,写的诗文就在其次了。”胡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读耶律丞相的诗,总觉得稍微差那么一点儿,却不知差在哪里,听您这么一说,原来一个人精神上不能高远,写的诗也必然混浊。我等粗人虽然苦学汉语,这其中的微妙之处不经您这样的高人教诲,还真是辨别不出。”元好问听罢,不由得上下打量胡庆,只见他粗粗壮壮,阔鼻子厚嘴唇大耳朵,一脸坦诚,绝不像猥琐做作之人,心里微微一荡漾,不知道怎么接下这句马屁,听胡庆接着说道:“丞相俗事繁忙,不过早就嘱咐过我,要我到汴梁来拜会您。他说,蒙古军破城指日可待,城中大儒必定会为国捐躯,速不台将军也是粗人,对读书人未必尊重。丞相的意思是,翰林院的读书人,各有各的自由,愿意为蒙古效力的,当然欢迎,不愿意为蒙古效力的,回家种地那也是逍遥自在。不过丞相说,翰林院学士、朝中文臣,也有良才和庸才,有的人是真有学问,诗文见识都高人一等,有的人却是腐朽昏庸浪得虚名,金国没落也在于这些庸才。这些庸才若是被速不台将军杀了也就杀了,要是留用,反倒是个麻烦,而那些栋梁之才,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该由他去江湖扁舟,不可强迫。丞相求您办一件事,那就是开一份精英的名单,把朝中谁是英才给列举出来,他说,这件事只有您能做。”元好问听到这里,两眼放光,“这份名单却是要多少人呢?”胡庆道:“丞相说,汴梁读书人虽多,但真正的精英也就五十来个。丞相虽然劝速不台等大将学儒学读《论语》,可一时半会儿还教化不了他们,进城之后难免还会屠杀,城里虽有百万百姓,可珍宝还是只有五十余人,万不能伤一根汗毛。拜托先生。”元好问没搭茬儿,胡庆已然站起来,“这份名单还望先生开出来,我俗务缠身,不能听先生讲解诗文,这就告辞了。”元好问心说,你着什么急啊,听我给你讲讲诗文,臧否人物,讲讲城里这帮文人到底谁是傻逼,话堵到嗓子眼儿给胡庆闷住了,只好将胡庆送出来。回到屋子里,心潮澎湃坐立不安,生杀大权在握,能定五十个人的命运,元好问为官多年这才体会到了权力的滋味。他以为这是蒙古丞相耶律楚材的指令,哪知道这只是胡庆张嘴就来的一番话。他让侍女拿来笔墨纸砚伺候,将朝中文人的名字写下来圈点一番。自古道文人相轻,元好问一算计,要找出五十个朋友保住这五十人的性命并不容易,要找出五十个傻逼把他们全杀了可太容易了,杀一百个都富余。写下名单,删删减减,想起一位朋友,诗文不错,把他名字写上去,又想起这位朋友已然死了,于是把家中藏书翻出来,仔细看看本朝的文人都写过什么样的文章作过什么样的诗歌,这一折腾就从中午到了深夜,元好问也不困倦,只觉得点评天下文人这事儿太过瘾了。书中暗表,此后元好问编撰了一本《金朝人物言行录》,还编撰了一本《中州集》,后一本书是金朝的诗集,元好问在每个诗人前面都写了小传予以点评,这两本重要的历史文献,其源头都是蒙古特使胡庆打赌的那五两银子。
《寡人有疾》第三章 人生唯口腹 何妨过流沙(7)
寡人有疾
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