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这种思路更显突出,因为许多人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终于将世界经济推向了灾难的边缘,这正如列宁在1917年所作的预测。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复兴和有关“新帝国主义”的论著出版。这些研究成果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的许多分析,并在解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秩序的新发展这两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这些作者指责中国对美国的政策过于软弱,把中美“战略伙伴关系”归类为幻想。本土主义者包含超民族主义的因素和强烈反美的内容,尽管他们不像中国互联网活跃人士那样骂骂咧咧。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
在有关国际关系和中国当前全球角色的话语中,中国的“现实主义者”占主导地位。数世纪以来,甚至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知识界对世界长期秉持现实主义观点。中国的现实主义者把民族国家当作核心的分析单位,坚持国家主权高于一切的原则,拒绝接受跨国问题跨越国界渗透的论点。他们倾向于认为,国际环境呈不确定的无政府状态,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强大国家的意志,使中国能够在世界上自立并抵制外来的压力。
中国的现实主义者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进攻性的”和“防御性的”,以及“强硬的”和“软弱的”阵营。他们都认为国家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但他们的区别在于,国家出于何种目的动用实力。硬实力派的现实主义者主张加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和经济实力;而软实力派现实主义则强调外交和文化实力。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国应当利用新增的军事、经济和外交影响力对别国采取高压手段,迫使其接受中国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们认为,实力如果不用,它就没有价值。例如,在他们看来,中国应当利用其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迫使华盛顿停止对台军售,或者惩罚向台北出售武器的美国大公司。他们希望中国在太平洋西部形成范围广泛得多的军事(尤其是海军)影响力,以迫使美国停止在靠近中国海岸线的地方活动。防御性现实主义者认为,中国应当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应“随时备战”,动用武力基本上是为了阻止侵略和“台独”。
中国现实主义者希望中国运用好自己新近形成的实力,但却感到深受掣肘。正如我所采访的一位学者指出的:“由于中国在国外的发展态势加强,所以我们在国外的投资和利益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保护我们的侨民、投资和利益。一种方式是仿照实行炮舰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但鉴于我们以往的历史,这并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