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中国第二次崛起及其对全球、地区秩序的影响(6)

人们可能会担心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以及该传统对国际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然而,我对当前国际自由贸易制度充满信心,包括WTO、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球金融管制等。我认为,中国身为这些体制的受益者之一,不会盲目地冒险捣乱。今后,全球与地区秩序真正的差异可能会来自于中国的战略姿态和举动。我认为最显著的不同将会是中国倾向于多边主义,并且公开反对单边主义。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讲求包容主义,这么大一个世界只有一个领导是不够的。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会乐意主持大局,而非独自领导。中国对形式主义并不感兴趣,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会更多地依赖于非正式的协议,而不是白纸黑字的条约。希拉里的信条是“依靠美国至高无上的权力来领导世界”,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会这样回应,我们“依靠以身作则和循循善诱来领导世界”,并且“以不公开寻求领导而领导”,这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随着中国攀至世界之巅,我感觉中国领导人会更多地采用传统治国之道,甚至模仿古代贤君的风格,即以老子的教诲“无为方能无所不为”作为治国箴言。

在中华盛世下,中国将从西方的帝国主义和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所带来的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国际社会中呼吁正义。考虑到中国在将“正义”一词写入《联合国宪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将会反对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过去曾为帝国主义扩张正名的理论;同时,中国还会反对苏联在其全盛时期用来随意操控“东方集团”成员国的思想。在具体实践层面上,“正义”将包含社会正义,以显示中国对世界上弱小国家的同情。中国的姿态与儒家“王道”思想一致,与依赖强制和恐吓的领导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在1995年开始庆祝孔子诞辰,自此,孔子和儒家学说重返主流文化。

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家事”采取严格的集中制,但在国际社会中实践反沙文主义、反社会达尔文主义。一个启发性的线索是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正如尼克松中心中国研究主任德鲁·汤普森(Drew Thompson)指出的,尽管朝鲜几乎完全依靠中国来维持生存,但中国只把朝鲜当作“好邻居”,而不是客户或卫星国,斯大林的苏联绝不会这样对待朝鲜。

遵循低调领导、不声张的偏好,自信的中国将会把国际法和国际制度放在显要的位置。如果争端、甚至矛盾能够根据国际法和司法协议得到解决,那么成为超级大国的中国不会像独裁者一样行事。这种领导方式将有别于以往霸权国家习惯性的干预主义,即便它们的辞令截然相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