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去印度》佛曾和我一样,遇见菩提树(1)

佛曾和我一样,遇见菩提树

办完旅馆入住手续,暮色就渐渐暗起来。我一个人,溜达着向着大菩提寺的方向走去。

菩提伽耶村不大,弯曲的街道上除了几辆旅行社的大巴,就是人力三轮和摩的,当然少不了自行车和牛车、驴车。空气中除了淡淡的花香,就是牛马的味道,农村施肥季节田野里的味道。

那棵树,就在味道的深处吧。走了这么远,为的就是看它一眼,但真的只是为了看一眼它吗?

渐行渐近,又踌躇起来。佛陀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吗?

大菩提寺这个佛教的“祖庭”,就其规模和气魄而言,远不及中国的很多寺院,比如北京的潭柘寺。菩提寺面积不大,站在高处,一眼即可望遍。完整的建筑不及十幢,其余的是零碎的塔、台和地基的遗迹,散布在荒草杂树之间,夕照抹在寺院的一切物件上,远看金光闪闪,法相庄严,但走近了却将砖石上的青苔看得清清楚楚,顿少了神秘庄重之感。

也难怪,所谓大菩提寺,只是到了1880 年,才由当时的孟加拉政府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描述,将其定位、发掘、修整,复原了金刚座和部分殿堂。尽管它血统纯正、祖上显赫,但实际年龄不过百余年,主体建筑的寺和塔都是后建的,很多小的砖石塔甚至是从附近的寺庙里搬过来的。

佛教在今天的印度算是边缘宗教、少数派,菩提寺能够整修到现在的样子已经不错了吧。很多印度教的古迹还躺在地下或者草丛中沉睡呢。

当我站在传说中的那棵树前面的时候,和很多千里迢迢来看拜谒它的人一样,第一眼看去,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神圣的地方。

这是一棵在印度北方随处可见的榕树,也叫巴延树,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叫它毕钵罗树,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叫它菩提树。

据说,2500 年前,释迦族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就是盘坐在这棵树下,感悟出了一套理论体系,创立了流传至今、遍及世界的佛教,也就是得了道。

菩提,梵语所谓智慧。菩提树,智慧之树。佛因树而得证菩提,树因佛而名菩提,如此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