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去印度》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流浪者》和《大篷车》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流浪者》和《大篷车》

还比如,电影《流浪者》和《大篷车》。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很熟悉拉兹的,多少年过去了,唱起“阿巴拉咕……”还有些回望旧日青春的伤感。我原以为,拉兹在中国都差不多快家喻户晓了,在印度应该更加如雷贯耳才对。结果到了印度,我逢人就提起《流浪者》、《大篷车》,可印度还真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两部电影,怪哉怪哉。

虽然印度人想不起拉兹,但他们对电影的热爱,也超出我们的想象。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完全商业化,观众不过当它是一种娱乐形式而已。在印度,电影俨然是一种宗教,地位崇高到凌驾于一切艺术形式之上。在任何一个偏远村镇,都会看到一座甚至几座宏大的电影院,门口贴着巨幅的手绘海报。印度的电影胜地是宝莱坞,意为孟买的好莱坞,从英文到几十种地方语言的电影应有尽有。虽然情节单一、质量总体不高,但观众热情投入,为之如痴如醉,印度当之无愧地是全世界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用印度学者的话讲,对于生活在苦难中的普通老百姓而言,电影超现实的麻醉作用,丝毫不亚于宗教。可以没有饭吃,但不能没有电影看。这也怪不得,印度的电影明星从政的多如牛毛,老百姓希望这些在大屏幕上扮演电影院张贴着阿米尔?汗的巨幅海报英雄、充当大神形象的演员,到现实生活中来拯救他们,做他们的救世主。

谁能想到,今天的印度是世界上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一年有四千多部电影出品,而且大量出口到中东、西亚以及欧洲去。

他们记不得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部电影,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