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史观的复杂内涵与论证逻辑(8)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给单个人的发展状态及其前景带来新的特点。在现代,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但是,另一种情况也具有同样的经验根据,这就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被共产主义革命所推翻,以及随着与这一革命具有同等意义的私有制的消灭,这种对鲍威尔、施蒂纳和费尔巴哈这些德国理论家来说是如此神秘的力量,也将被消灭。同时,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的能力。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却一直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威慑和统治着他们。

很显然,历史的更迭、“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以及单个人的发展,最后必然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所阐释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可以在不同意义上解释,在当时也已经被弄得相当混乱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由上面的阐述得出四个论断:第一,共产主义革命发生的生产力状况和阶级条件。生产力状况指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和交往手段的矛盾只能带来灾难,即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的阶段;阶级条件是,社会产生了这样一个阶级,它必须承担社会的一切重负,而不能享受社会的福利,它被排斥于社会之外,因而不得不同其他一切阶级发生最激烈的对立;这种阶级是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当然也可以在其他阶级中形成,只要它们认识到这个阶级的状况。第二,共产主义革命的锋芒与实质。那些使一定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利用的条件,是社会的一定阶段实行统治的条件,这个阶级的由其财产状况产生的社会权力,每一次都在相应的国家形式中获得实践的观念的(praktisch-idealistisch)表现,因此一切革命斗争的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因为这些阶级所关心的是维持现在的生产状况”。其三,共产主义革命的彻底性。过去的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不过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这种活动,不过是在另一些人中间分配劳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反对活动的旧有性质,消灭劳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因为完成这个革命的是这样一个阶级,它在社会上已经不算是一个阶级,它已经不被承认是一个阶级,它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一切阶级、民族等等的解体的表现。第四,共产主义革命的全局性。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都必须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旧肮脏的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

这就是说,“世界历史”思想的落脚点与马克思主义改变“现实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相一致,体现出唯物史观思想体系的自洽、严密和完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