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1》德国仪器,你敢不敢“中国制造”?(7)

接下来,需要研发人员根据国内的原材料进行可替代部件的本地化,甚至可以参考国内该行业领头羊的供应商等在技术层面和物流层面提供的支持,实现产品逐步降低成本,这样应该是风险最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德国总部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来支撑和配合,比如核心部件的测试、验校等。

我觉得海蓉的描述有些过于牵强,不太可能出现连电路板、螺丝钉都无法国产化,这是技术人员专业不强的表现。世界上80% 的电路板都在中国,这么多外资企业都国产化了,难道用的都是进口的螺丝钉?我承认在非常关键的部位国产材料可能稳定性和耐久性比欧洲进口的差,但是觉得不是像海蓉描述的这样脆弱!

抓住质量的牛鼻子,作好本地化的准备,分步实施,从战略上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从战术上细致深入地做好工作,至少还有西门子这样大型的德资本地化经验可以作为非常好的参考,何不勇敢地往前走,打拼出一片新的艳阳天呢!张海蓉 天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感谢杨涛的精彩分享,不愧是研发制造的专业人士。

如你所言,中方团队最担心的还是“中国制造”的低质量问题。对于你提到的螺丝钉的问题,我的描述不是想象,而是我们行业的实情。分析仪器在腐蚀性气体等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进口产品的金属面板、螺丝钉极少发生被腐蚀或生锈的情况,而国产产品这类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当然,也许这并不代表国内没有符合要求的螺丝钉,而是还没有被现阶段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的部分国内制造商所选用。这是隐藏在制造后面的一个理念问题,质量第一,还是成本第一?

请你理解,我们的产品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检验仪器,是工具类产品中最精密的产品。黄志方 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相信,你们如果“中国制造”,总体亏的可能性很大,得失分析如下:

1. 没有“中国制造”,你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招标会损失一些中国政府政策倾向的国内采购招标项目。

2. 但是,一旦有了“中国制造”,你会增加一些烦恼。销售队伍要经常向客户进行解释(因为偏偏不买“中国制造”的,恰恰是中国的用户),由此营销的工作量会增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