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突厥诸部落联军即便有二十万人,也没有统一的领导。虽然阿史德家族推出阿史那泥熟匐作为可汗,但并没得到诸部落的一致认同,而且各部落协同作战的能力也令人怀疑,以前萧嗣业与突厥军队的正面交锋,唐军也是屡战屡胜,足以证明唐军之作战能力要远强于突厥人。
唐军在兵力及战斗力上都强过对手,那么剩下来的就是考验统帅的能力。裴行俭与萧嗣业并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物,裴行俭的能力以及军事才华,均要远远超过萧嗣业,他足智多谋,坚忍不拔,是唐朝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
在唐军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战况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在裴行俭的指挥下,唐远征军与突厥大军连续交锋,每次都大败敌军。在战斗中,突厥造反派的首领阿史德奉职被唐军俘虏,这对突厥来说,是一次大挫折。
突厥残部从黑山撤到了狼山。裴行俭再度追击,突厥各部虽然在造反时如一阵风席卷而来,但在挫败面前,本就松散的部落联盟更加松动,最后引发一场内讧,一些部落决定退出叛乱集团,被推为可汗的阿史那泥熟匐被杀死,这些部落拿着阿史那泥熟匐的人头向裴行俭投降。
就在这个时候,唐高宗李治犯下了一个大错,认为平定突厥的叛变已经指日可待了,便派户部尚书崔知悌到定襄,慰劳将士,并处理对突厥的善后事宜,然后令裴行俭班师回朝。
朝廷之所以急于将北征大军召回,乃是因为帝国的西疆受到吐蕃的威胁越来越大,吐蕃势力如日中天。这一年,吐蕃攻陷大唐西南重要的军事重镇茂州安戎城,致使西南的西洱诸部落(今云南洱海湖一带)全部投降吐蕃,吐蕃占据了诸羌的地盘,严重威胁到大唐西部的凉州、松州、茂州、巂州。
裴行俭的班师回朝,给了突厥人喘息之机。
虽然现在突厥部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领袖,各部落似乎是各自为战,但是仍然给唐帝国造成极大的麻烦。680年七月,突厥人袭击云州,被代州都督窦怀哲及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击退;次年正月,突厥骑兵进攻原州、庆州。
突厥的力量再度转强,而且新的领袖正在形成,突厥一个部落酋长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这个可汗得到了突厥叛乱的始作俑者阿史德温傅的认同,于是两人联手,成为突厥叛乱的中坚力量,其他许多小部落又纷纷前来投靠。
这次唐朝廷看清楚了,原来突厥人的决心与意志,要远远超过唐高宗的想象,对于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突厥,绝不可以小视。
裴行俭再次临危授命,出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暕为副帅,统领大军,第二次出征突厥。
智勇双全的裴行俭,能否完成平定突厥叛乱的伟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