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略,坏战略》第1章 好战略可遇不可求(2)

但是不到一年时间,苹果的情况就得到了彻底改观。很多观察人士曾经料定乔布斯会加紧开发高端产品,或者同太阳公司(Sun)展开合作,乔布斯却另辟蹊径,采取的举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将苹果公司的规模与业务范围缩小到合适的程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个人计算机领域,这足以保证苹果的赢利。他在保证能够生存的前提下对苹果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仅仅保留了核心部分。

当时,微软公司正拼命向美国司法部解释垄断问题,如果苹果破产,必定对微软产生不利影响。乔布斯抓住比尔·盖茨这种担忧心理,说服微软公司向苹果注入了1.5亿美元的资金。他将苹果的15个台式机型号减少到1个,将所有的手提及手持设备的产品型号减少到1个,还完全剥离打印机及外围设备业务,减少开发工程师的数量,降低软件开发力度,减少经销商的数量,将6个全国性的零售商缩减到1个,几乎将所有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台湾。由于亚洲的产品链条大大简化,乔布斯成功地将库存减少了80%还多。减少经销商数量之后,苹果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站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

乔布斯扭转乾坤之策的不同寻常之处要看其中包含多少商业常规,即“拯救苹果的101条建议”,又包含多少出人意料之举。当然,为了跳出财务困境,你必须将公司规模缩减到核心水平。当然,苹果电脑需要采用微软公司先进的办公软件。当然,戴尔公司创造的以亚洲制造为供应链、缩短循环周期、实行负营运资本的模式是行业典范,值得效仿。当然,乔布斯停止研发新的操作系统,是因为他回到苹果公司时,从NeXT公司带来了业界最好的操作系统。乔布斯这一战略的真正威力在于,通过采取专一化和协调性的措施,直接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他并没有宣布宏伟的收入目标或赢利目标,没有像救世主那样描述苹果未来的愿景,也没有盲目改革,而是围绕着如何通过有限的途径销售简化的产品调整了整体的商业逻辑。

1998年5月,我在帮助苹果公司与意大利电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时,有幸同乔布斯讨论了他挽救苹果的战略。他以寥寥数语解释了其深刻见解的依据和连贯性:

我们的产品线太复杂了,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资金。家人的一位朋友问我应该买哪一款苹果电脑,她搞不懂不同型号的区别,我也不能给她明确的指导。苹果电脑的定价没有低于2 000美元的,这让我很震惊。我们用Power Mac G3替代了所有的台式机。6个全国性的经销商裁掉了5个,因为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意味着提供的型号和价位太多,而且这样做加价太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