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略,坏战略》好战略的力量:征服各种挑战(3)

我一直在从事战略方面的工作,当过企业顾问、私人顾问、教师和研究员等,本书讲述的主要观点都是我在毕生经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来之不易。好战略不仅能敦促我们实现某个目标或愿景,还能清楚认识到当前的挑战,并提供应对挑战的途径。挑战越大,好战略就越需要集中和协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竞争力,才能解决问题。

不幸的是,好战略并不常见,只是凤毛麟角,而且这种局势越来越恶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说自己拥有战略,但实际上他们没有。相反,他们信奉的只是我所说的“坏战略”。坏战略往往逃避令人头疼的细节和焦点问题,忽视抉择和集中性的力量,试图同时照顾到多种冲突的诉求和利益。在橄榄球赛中,指挥反攻的四分卫给队友的唯一建议就是“让我们赢”。同样,坏战略通过提出一些宏伟的目标、抱负、愿景和价值观来掩盖无法提供有效指导的事实。上述这些元素固然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回避制定真正战略的辛苦。有的战略空有其名,实际上只是杂乱无章的大杂烩。这种名不副实的战略与好战略之间的鸿沟似乎越来越大。1966年,我刚刚开始研究商业战略的时候,与这个课题有关的书只有3本,相关的论文根本找不到。今天,我的个人藏书书架上有大量关于战略的书,有的公司专门从事战略咨询工作,大学里设立了战略学方面的博士学位,关于战略的文章也数不胜数。但“战略”的概念并没有因为资料这么多而变得更加清晰。相反,这个概念被使用得越来越滥,专家们甚至将战略与各个领域联系到了一起,从乌托邦式的愿景到领结与衬衣的搭配方式,都与战略扯上了边儿。更糟糕的是,对很多商业、教育和政府部门的人来说,“战略”这个词已经成了时髦的口头禅。商业演讲把营销说成是“营销战略”,把数据处理行业说成是“IT战略”,把企业兼并说成是“增长战略”。如果你降低了产品价格,观察人士就会说你在实行“低价战略”。

还有人将战略与成功或抱负等同起来,从而进一步造成了疑惑。这也是我不同意前面提到的那位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所说的“战略在你取胜之后就失去意义了”这句话的原因。不幸的是,与这种观点类似的所谓流行文化、励志口号和商业术语越来越常见,但这些根本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也不能区分开各种高级的管理任务和管理理念。如果把战略视为成功的同义词的话,战略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将战略同抱负、决心、具有启发意义的领导与创新混淆起来,战略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抱负是促使自己出类拔萃的内在动力和热忱,决心代表着敬业与毅力,创新就是发现和设计出新的做事方法,具有启发意义的领导促使人们为了实现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而作出牺牲。而战略的目的是选择一条推动创新、实现抱负的道路,确定领导力和决心应该服务于哪些目标、采用哪种方式以及为什么要服务于这些目标。

如果一个词语的意思广泛到无所不包的地步,这个词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搞清楚一个理念的内容,就要有所区别,必须明确辨别这个概念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在澄清“战略”这个理念之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们对“战略”和“战略的”这两个词的使用很不严谨,往往用来指最高级别的领导者作出的决策。例如,在商业中,大多数企业并购、昂重设备的投资、同重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谈判以及全局性组织设计等通常被冠以“战略”的名号。然而,当你谈论“战略”一词的时候,你不能仅仅把决策者的薪资水平作为参考依据。“战略”的真正含义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而作出的连贯性反应。与单独的决策或目标不同的是,战略是为了应对高风险的挑战而采取的一系列连贯性的分析、理念、方针、论证和行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