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生》指点迷津的引路人(2)

胡象先,40岁出头,脾气随和,性格开朗。其父是一位外贸茶叶鉴定专家,他本人也是个“老外贸”,而且古文超好,释文解字手到擒来,文字功夫当属一流。

刘南康,比胡象先大几岁,外贸学院毕业,是上海外贸的老“宣展”,林哈夫(LINHOF)和如莱(ROLLEIFLEX)相机烂熟于心;笔头子在全国外贸宣展人员中出类拔萃。他幽默诙谐,妙语连珠,一天要是不喝杯啤酒,就憋屈得浑身难受。

吴光蒸,二十八九岁,在三个人当中最年轻,微胖的“国”字脸上总有抿嘴的微笑。他是浙江美院学美术出身,但是设计、摄影、“文宣”却样样精通。20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广交会工艺品馆的展示设计图,几乎届届出自吴光蒸之手。

这三个人,是那阵子中国工艺品出口系统和广交会工艺品交易团宣传展览工作的核心搭档。这种搭档的基本形态,几乎就是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外贸宣展人员个体素质的典型代表和各专业进出口公司宣展部门整体架构的基本配置。

这三个人,在广交会开幕之前,负责组织工艺品馆整个四层楼的展览施工和展馆序幕的设计、布置;广交会开幕之后,则负责撰写宣传稿件并配上图片,向海外报刊(主要是港澳报刊)发稿;到了广交会后期,他们便开始收集各商品组对展馆布局与布置的意见,并做出下一届广交会的设计方案;待下一届广交会开幕之前,他们又要根据已经批准的设计方案,组织新一届广交会工艺品馆的施工和布展。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循环。

我从这一届加入其中,自然也就加入了这种循环。一年之中,我差不多有小半年的时间是在广交会上度过的。

出口商品宣传展览工作的实务操作,我就是从这一届广交会,与这几位外贸宣展工作的先导相识相交开始,才慢慢深入其中。出口商品宣展工作都做些什么,都该怎么做,就是通过他们的言语和示范,我才逐渐明白并比着葫芦画瓢做下来的。因此,这几位先导是我进入外贸出口商品宣传展览领域后,最先为我点亮灯塔、指点迷津的引路人。

参加这届广交会,我不但跟着他们逐渐熟悉了广交会的基本轮廓,学习了展馆的平面规划、现场施工以及对外宣传稿件的一般要求和撰写方法,而且还在广交会期间,跟着他们在广东肇庆的青山绿水之间,度过了一周既惬意又充实的美好时光。

那是为总公司编辑一本《中国草藤柳制品》的样本而拍摄外景去的。通过编辑这本样本,我又学习了出口商品对外宣传样本的规划思想、广告摄影、彩色反转片的使用、样本文字的撰写以及样本版式的设计等技能。总之,头一趟广交会,我就收获颇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