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评传》08 四国九方战西北,欲平西北先灭捻(5)

起义军方面情况简介

捻军和太平军余部

捻军由捻党发展而来。早在18世纪中期,淮北淝水流域、涡河流域的一些农民、渔夫、小商贩、手工业工人、底层知识分子等为了抗议苛捐杂税、贫富分化,便组织起来“吃大户”。其后扩展到河南、山东、苏北。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时,借着这个机会捻党迅速发展成捻军。

捻军中还有一支属于白莲教。白莲教同样是农民起义组织,主张男女平等、同生死共患难、所有财产平均分配。元末农民大起义就是白莲教组织,到了清朝山东、西北地区的白莲教在宋景诗的率领下于1861年到1863年起义,失败后和捻军合并。

捻军于1851年在河南南阳发动起义,1855年捻军在安徽涡阳推举张乐行为“大汉盟主”,1857年渡淮河南下与陈玉成、李秀成部会和,其后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1863年张乐行被清军僧格林沁部杀害。1864年张宗禹、任化邦与太平军遵王赖文光在失败后合并,1865年在山东曹州杀死了僧格林沁,其后大败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湘淮军。

1866年捻军分为东捻和西捻,东捻军10多万人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在河南、湖北、山东、江苏等地活动。1867年击败曾国荃湘军、淮军。8月进入山东后被李鸿章围困,年底任化邦牺牲。赖文光突围后在1868年1月在扬州被俘牺牲。

西捻军6万多人在张宗禹的率领下向西北发展,1867年1月在西安大败湘军后得知东捻军被围迅速回师相救。12月渡黄河进入山西,经河南北部进入直隶直逼卢沟桥。因东捻军失败后,围魏救赵的计策已经没有了作用。为了报仇,西捻军南下直隶、山东,被李鸿章围困于渤海湾附近的狭小地区,不能发挥捻军骑兵的作用,又值大水,突围未果。1868年8月16日山东荏平镇战役失败后,张宗禹失踪。但捻军余部散落各地,对于地方稳定仍有危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