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山而隐,静待时机
左宗棠才学虽然广博,但因并未考取进士,只能做些低微的工作,例如史管的抄写员,混在机关十几年后,关系弄好了,上下打点下可能就能当个知县。而这显然不能满足左宗棠的心愿。因此,他宁可结草庐于乡间也不去当小官吏。经过三次会试的失败(1833年、1835年、1838年),左宗棠已经断了功名之心,开始一心一意专攻学问。
随着学问的加深,左宗棠归隐的心越来越重。太平天国前期,左宗棠甚至有意买山而隐。而现实往往这样,当你争的时候偏偏不给你机会,当你不争的时候却偏偏给你机会。
他留给世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便是:狷狂。而狷狂的人在政界是无法生存的,那为什么他会有日后的成绩呢?
我们先看看他的狷狂。
左宗棠1835年第二次会试失利后,面对高中进士的同乡仍是一脸孤傲的表情。并言说,他与同乡考中进士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意思是说虽然你中了进士,你这辈子仍不过是个书生而已。
左宗棠不仅出身低微,而且做了令每个男人都难以启齿的上门女婿,更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脾气相当的坏、性格相当乖张的狂妄之人。以如此劣势,竟成就一番伟业!何也?势也。可以说,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就不会有日后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没有命运的安排,他的一生也将是碌碌无为;没有才能,即使给了他展示的机会,他的一生也顶多是小有成就,终将淹没在浩瀚的历史大海中;没有狷狂的心,他不过是另一个总是卑躬屈膝、一心认定中国必败的“李鸿章式”的人物,晚清历史上就会仅有朵朵阴柔乌云,而没有一道阳刚壮丽的彩虹。
对于国人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灾难,但对左宗棠个人来说却是命运的转折点。这种命运是悲是喜,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那个时候的左宗棠已经对晚清政府极为失望,所以当太平军兴盛之时,左宗棠竟然没有像老同学罗泽南、好朋友江忠源、亲友胡林翼那样迅速作出决定报效朝廷,剿灭太平军,而竟然奇怪地沉默起来。最终,致使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发出严厉指令:要么出来做事,要么杀掉他以防后患。
左宗棠在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所持有的态度,令许多人相信他曾拜见过太平军内重要的人物,或者翼王石达开,或者东王杨秀清,甚至是洪秀全本人。那么,在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左宗棠都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