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与都城相伴的河流(4)

有些话题二十年前媒体与有关人士热议过,比如缺水和迁都。但现在不再谈迁都,说得最多的,恐怕已是“南水北调”了。

保北京供水,是修建这一工程最重要的理由。然而,为北京供水只是规划调水量中很小一部分,即不足规划年调水量的十分之一。要让生活在汉江上的船夫,居住在秦岭大巴山中的人民,牺牲发展工业的机会,保证北京供水的安全--报纸上以《北京一杯水,移民几滴泪》为标题,报道丹江口水库与沿线民众,为大调水工程离别家园的艰辛,读起来令人心情沉重。以保首都供水的名义搞的大工程,让北京与这些调水工程毁誉与共,其实有些冤枉。

昆明湖、北海、什刹海和中南海,北京为数不多的湖面尚有碧波。平常拧开水龙头,并无断水之虑。--但这不能掩盖北京严重缺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限的一半。

一再被专家们引证,反复说到的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水资源占有量,对中国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从土地到矿产森林,哪一种资源对13亿人口来说是丰盈富足的?!

不管农村还是城市,人口十分密集,如果都照“人均”标准衡量拥有水资源,上海、广州等沿海沿江城市也是严重缺水。如果按世界平均数“配置”水量,一亿人口的广东省将在滔天洪浪之中,河南全省将变成黄泛区一般的沼泽湿地。--如果有这样的水资源供应量,你敢要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