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品牌、企业与营销(13)

电影怎么营销

我的司机说:徐总你看,才四点半就堵车了,一直能堵到八点多。

我说:这不就是北京吗。

就在这样一个堵车的周日,我去北京富力万丽酒店参加了由国家创推委主办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创新高峰论坛”。

听了言,发了言,突然发现中国电影业也“堵车”了。

而且还堵得很严重,从北京一直堵到港台,堵到釜山,堵到好莱坞。

在刚刚结束的釜山电影节中,华语电影颗粒无收。

这不奇怪。再次证明“华语”根本没有掌握“话语”。

中国电影当今的发展现状是“一大一小”两个极端,一大是指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大传播;一小是指“微电影”正走在企图流行的路上。

我们看到业内大腕和大鳄们垄断中国电影优势资源的步伐,几乎没有松弛的迹象,导致大量的中国中小导演、中小明星们无人理睬,吃糠咽菜,出卖自尊,不被支持,所以,就有了崔永元最近发起启动的“新锐导演支持计划”,因为一个爱电影做电影的正直之士真的很难容忍这个中国电影畸形发展,电影创新能力急剧下降的可怕现实。

其实,现在的电影哪里还是电影,早就成了“钱影”。

一个著名的电影投资人在会上张口就说:我们拍电影就是为了赚钱,电影是赚钱的工具。

我发言的时候给了他坚决的打击,我说:有的投资人和电影人说我们拍电影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多么急功近利的目的,为什么中国电影走不出国门,为什么中国缺乏好电影,这就是病根,电影人、投资人拍电影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梦想,不是为了责任和担当,更不是为了通过一部电影给予人类力量和希望。

想赚钱当然没错,但有没有想过一部电影怎样才能赚钱,赚钱的前提是不是应该先“赚人”,赚取人的关注和喜爱,是不是应该先研究人,研究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桥梁,研究如何来创意建设这个桥梁,如何博得众人赏心悦目,才是电影人、投资人首先考虑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不是可以说拍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类创造一个介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美丽空间和欣喜可能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