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支持战争,那你就是在支持暴政、奴隶制、纳粹主义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王乔治就是敌方的罪魁祸首,他的种种罪行都被列进了《独立宣言》。相较之下,乔治·华盛顿则被神化了。英王乔治和英国政府就该为他们的罪过负全责,而其他的殖民地人民却可以不通过战争就获得自由和独立,为什么?无论美国独立战争被人们描绘得多么神圣,这其实还是一场被谎言所驱动的战争。保罗·瑞维尔在他的雕刻作品中,将英军刻画成了屠夫的形象,然而波士顿大屠杀的真相,早已遭到了严重的扭曲。据说,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把英军的一次“战利品收集行动”无限夸大了。托马斯·潘恩等时事评论家都支持美国人发起战争,不过他们也没忘记对实际情况添油加醋一番。霍华德·津恩对当时的局势有过这样的描述:
“在1776年前后,英国殖民者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这可能会让他们在未来两个世纪中都有利可图。他们发现,只需要建立一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法制联邦,自己仍然可以从那些亲英派手中源源不断地获得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收益。借此,他们既可以防止更多的叛乱发生,又能够建立一个受到民众拥戴的政府。”
根据津恩的记录,在独立战争爆发之前,美利坚的土地上早已是反声一片:18次针对殖民政府的起义、6次黑人叛乱、40次暴动。当时的政界高层人士敏锐地发现了将人民愤怒的矛头重新指向英国的绝好机会。那些底层群众尽管根本无法从战争中获得任何实质性利益,却也不得不支持战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战争中倒戈了,包括被英国人许诺了更大独立权的黑人奴隶们。当时大陆军中对违抗军令的处罚是最多100下鞭刑。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乔治·华盛顿,多次想把处罚的上限提高到500下鞭刑,但都遭到了议会的拒绝。华盛顿也想过用强制劳动来代替鞭刑,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办法。因为在大陆军中,正常服役和强制劳动根本没什么区别。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营地条件恶劣,药品匮乏,还被长期拖欠着军饷。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很多人都当了逃兵。这些人都是为了挣点军饷才来参军的,就算他们不替自己着想,为了家人的安全,离开军队才是明智的选择。在当时的军队中,士兵们并不团结,很多人都各怀鬼胎。许多叛乱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才发生的,包括马萨诸塞州的谢斯起义。
在打败英军之后,美国革命军继续向西进军,同美国原住民展开了激战。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对于这一点可都是明令禁止的。诚然,独立战争让美国赢得了独立自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同样是一场充满了吞并和征服的战争。《独立宣言》中写道,“英王乔治曾千方百计地想把我们的先辈们逼到野蛮无情的印第安人手里。”这些印第安人当然不可能是友善的,因为他们必须为了自己的土地和生命而战。大陆军在约克郡的胜利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英国人已经把他们的土地拱手送给了美方。
在美国历史中,还有另外一场神圣的战争——南北战争,人们一直坚信这场战争是为了结束万恶的奴隶制度而打的。实际上,这不过是战争开打很久以后才找到的一个借口罢了。就像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一样,刚开始说是要“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到最后还不是变成了“在伊拉克传播民主”。南北战争的真相实在是太过残酷了,单单用“寻求统一”这个空洞的政治口号根本无法服众,所以才找出了“结束奴隶制度”这样一个借口。毕竟,当时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没有现在这么膨胀。这场战争的死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在夏伊洛之战中阵亡2.5万人;在布尔溪之战中阵亡2万人;在安蒂特姆战役中阵亡2.4万人。在安蒂特姆战役结束一周后,林肯发表了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然而当时得到释放的只有那些被北军攻陷的城市中的奴隶,其他地区的奴隶直到南北战争结束后才真正得到解放。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哈利·斯托特解读了林肯这么做的原因:
“林肯早就预料到,这场战争的死伤数字肯定还会不断攀升。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他必须给人民一个继续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理由。这就要让大家坚信,北军才是真正的正义之师。于是,林肯便打出了《解放奴隶宣言》这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