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与常无》与林老师对话(3)

20世纪90年代初整个国际主流经济学术界的看法是苏联和东欧的“休克疗法”会比较成功,而中国采取的渐进式的双轨制改革是最糟糕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计划体制不如市场体制,而双轨制的体制不如计划体制。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按照当时被认为是比较正确的方法来改革的国家,经济绩效很差,而被认为采用了最差的方式来改革的中国,经济却取得了持续的增长,这说明现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有相当大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也常讲我的导师舒尔茨教授——1979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曾经对欧洲从工业革命后到现在近三个世纪的主要社会变革所进行的考察。他发现,重要的社会变革都会受当时的主流思想的影响,可是事后证明这些主流思想经常是错的。我觉得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而且我们确实是非常幸运的一少部分人,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负有无可旁贷的责任,如果我们用错了理论,对社会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祸害。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对主流社会思潮的接受不能是无条件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问题出发、能够真正解释我国的现象的理论,我们才能接受,而不能简单拿一些看起来非常有影响的理论,就相信它是对的,然后强加在我们这个社会头上。这是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多现象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这是我们从事理论创新的最好机会,我们有责任分析清楚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提出新的理论,这样才能既对理论发展作出贡献,又能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方面,我之所以强调方法论,也是抱着一种“野人献曝”我之所以强调方法论,也是抱着一种“野人献曝”的心理。

的心理。因为从我在芝加哥大学开始写毕业论文到现在,我经常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与主流观点不一致,常引起争论。现在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回顾起来,即使开始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理解或者接受我的观点,我发现还是我提出的理论比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时间越长,越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我个人提出的大部分看法与主流看法不一样,因此我在接受或摒弃现有的理论以及怎样提出新的理论上有些体会,作为老师,抱着“野人献曝”的心理,我走过来了,也实践了,觉得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学会这些方法,少走弯路。我对各位同学寄予很大的希望,我相信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21世纪会是中国经济学大师辈出的世纪,我希望各位掌握好方法,利用时代给予各位的机会,在21世纪成为领导经济学思潮发展的大师。中国有句话:厨师要做好菜,要有好的素材,也必须掌握好的烹调方法。我们这个时代有许多提出新理论、大理论的素材,我希望各位能够掌握好烹调的方法,做出好菜来。

厨师要做好菜,要有好的素材,也必须掌握好的烹调方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