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抓住对方的隐秘心思(4)

小李介绍了几个活动。她认真地听完,然后拿走商品的广告页,表示会考虑一下,就翩然离去。

在这个案例中,有心的读者可以通过对这位顾客的语言和行动的描述判断出,这位中年女性也许最在乎的就是冰箱的价格。

无论是因为好面子,还是出于个人习惯,她就是没有说出来。小李开始问的就是对方想要什么价位的,这个问题问得太过直白,她不想说:“我就想买便宜的。”所以她使用了“性价比”这个词,可是小李居然没有发觉,只是一味地给顾客介绍高中档冰箱。而这个过程中,对方的敷衍、眼神的游离意味着对方已经对高价位的东西不感兴趣了。

直到对方不得不说出“精致”这个词的时候,小李才大致找到了方向。

整体来看,在这个销售过程中,不是小李在引导他人,而是顾客在想尽办法引导小李。最终顾客还是走了,因为小李没有抓住“价位”这一核心,正确的做法是“看透不说透”,知道对方可能购买能力没有那么强,就没必要带对方看高档价位的冰箱,应该说:“家用的冰箱,不用买太大,给你介绍一个性价比非常好的冰箱。”在后期,对方问到优惠活动的时候,小李应该使用时间压迫的方法,帮助对方加速作决定,例如,可以说明在多长时间以内是可以优惠的,或者说如果今天买冰箱,小李正好有一套公司送的多功能厨房用具,可以附赠给顾客。

为什么小李在开始的时候没有领会顾客的意图呢?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接触到这位顾客,发现对方穿着时髦,可能感性上就以为对方有很强的购买能力。而如果采用一种串联对方行为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方的言行来判断对方真正的需求,才会客观地把握整件事情。

一句话回味

一个得意的表情露出来,无论对方是否吃亏,他看到你得意,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