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使部下成为工作真正的主角(3)

这时的主体性并不是从一般的社会常识或教育概念所引起的“应该发挥的能力”,而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状态,自己能拿出多少力量。因此可以说,主体性就是自己现在在这里毫不吝惜地投入力量的态度,而这样的主体性是任何人本来就具有的。

如果有上司要求部下“要主动去做”,即“要有主体性”,而此时的要求是事先建立在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之上的话,那仅仅是从表面上去理解主体性,从概念上去掌握主体性。

例如,许多公司对员工进行教育时,往往以“培养员工的主体性”为主体,其目的无非是向员工说明的状况或工作的内容,希望员工在理解之后能做好相应的工作。

其实,这样的做法只是将员工放在适应公司状况的模式里,不能真正发挥员工的主体性。如果部下的做法和公司所要求的主体性方法不同,并不能因此而认为他没有主体性,因为主体性每一个人都有,而且不是别人的概念所能达到的。

因此,与其养成那种放在模式里所谓的主体性,还不如养成现在自己完全发挥所具能力的态度,这样立足于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主体性上,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能力。

“每一名部下都具有自主性,如何发挥其自主的力量是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绝对说服的核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