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知遇之恩,徐悲鸿画马(2)

徐曰:“我到重庆以来,听到的都是一片赞扬声,未闻批评意见,更未闻尖锐的批评意见。今日君有话直言,提出这样的尖锐批评,得益匪浅,此诚谓知友也!”稍停,又笑曰:“今日中午,我请你吃午饭。”

梁容若,河北省行唐县人,原名梁绳祎。192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34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36年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先后任河北省教育厅督学、绥远省政府代秘书长、河北大学讲师和教授等。1948年去台湾,在台北创办《国语日报》,并先后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移居美国。1981年6月21日回国定居,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84年因儿子遭遇车祸返美,直至逝世。

梁先生终生致力于中国文学史及中日文化关系史研究,著述甚富,主要有《中国文学史研究》《作家与作品》《文学十家传》《文史丛论》《坦白与说谎》《国语与国文》《常识与人格》(徐复观的学格与人格)《容若散文集》《谈书集》《大度山杂话》《南海随笔》《鹅毛集》《蓝天白云集》《中国文化东渐研究》《汉学东渐丛考》《现代日本汉学研究》《中日文化论集》《中日文化交流史论》等,还为《注音详解古今文选》编著不少文章,其中《我看大明湖》一文被列入香港中学语文课程。

作为尚秉和的高足之一,对尚秉和先生的学识、文章,梁容若予以如此评价:“先生论史,步趋班、马,而亦瓣香蔚宗。论史法,以为正确、简练、生动,缺一不可,直书史实,劝惩自见,是非自明”,“先生相与讲论之友朋,如王树枏、吴闿生、高阆仙、张鼎彝等,雅尚略同,皆能有公鉴,无姑息,谠论斧削,以比迹古人,力争上游为准的。先生虚怀采纳,损之又损,用能文省而事赅,扼要而畅达。文章诙奇隽永,引人入胜,吴北江氏谓,殆欲与左史班范相争衡。”

感念二位大师知遇之恩,今思之,如潮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