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简史
以前绝大多数的信息交流传递都是由人们自己亲自完成的,人际关系普遍建立在面对面的交流之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80%的交流是非语言性的,其中大部分(65%)是通过肢体语言完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肢体语言例子是:对比其他哺乳动物,人类的眼白更加灵活,这样人们不必转动头部,而只需要转动眼白就可以传递特殊的信息。
在人们必须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交流的时代,许多细微的线索,诸如对方的肢体语言、语调和表情,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其是否可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即使距离遥远,我们依然能够与对方进行交流沟通,这使得几千年前古人曾经使用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远距离的通信,它使得不同地方的人们可以轻易进行对话,但通过这种方式,却使得人们丧失了观察对方的能力。之前所提及的那些细微线索也就无从提起,我们所交流的只剩下言语文字而已,而对方只需伪装一下语音语调就可以轻易地骗过我们。
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毫无疑问,对交谈双方来说,这种形式的对话变成了一种 “弱支配性”的交流形式。当然,如果一个母亲打电话给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或许还是可以察觉出女儿只是装模作样在学习(也许是她女儿网上聊天时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露了馅)。但是如果你正在和一个从未谋面过的销售员通过电话,讨论密密麻麻印满文字的交易清单时,你是否依然能够揭穿他的谎言呢?
有没有办法辨别出正在撒谎的人?
康奈尔大学的信息科学副教授杰夫·汉考克(Jeff Hancock),与另外两名研究员合作完成了一项测试:66名测试志愿者每2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并要求双方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停地谈话。在测试志愿者进行交流前,汉考克副教授会每组安排一名志愿者在交流过程中去欺骗对方,而谎言的话题也是事先设定好的,并且给予“说谎者”5分钟做准备。
2004年,研究人员公布了测试结果,这一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汉考克副教授与另外两名合作的研究员发现,这33名说谎者要比他们的搭档更加健谈,所表述的内容比说实话的人的多出了1/3左右,同时运用了较多的代词以及感官动词,比如“看”、“听”和“感觉”。汉考克副教授推测,如果告知说谎者更多谎言的细节,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加健谈,同时他们也会更容易让对方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