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关乎健康长寿(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一个人从其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也可以说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就是说影响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为疾病和衰老。目前导致人类病死的原因,已由30年前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现在的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而这些疾病都是由于营养不合理,某些营养素过剩或缺乏引起的,也就是营养学家所说的“营养盲”所致的“富贵病”。如果坚持合理的膳食营养,可大大减少“富贵病”的发病率,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延长其寿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的现象,是任何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一般认为,人到60岁左右进入老年期,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在45岁左右就出现两鬓斑白、耳聋眼花、眼角出现鱼尾纹、眉毛有1/3变得粗长、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等老年性变化则称为“早衰”。营养是抗衰老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在中老年阶段讲究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日常注重低能量、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类、多种维生素、钙、铁、硒等的合理摄入,这对于抗衰延年和确保健康长寿将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对于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健康长寿老人的调查显示,这些老人的膳食多以谷类为主,兼顾杂粮和豆类,他们注重进食植物蛋白和新鲜瓜果蔬菜以及适量均衡和清淡的饮食,他们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他们的这些饮食习惯,完全符合营养学家所提倡的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的基本要求。当然,一个人的健康长寿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膳食营养、生活方式、卫生状况、气候环境、体育锻炼、精神状态、嗜好习惯等。但在这些因素中合理的营养膳食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根本的。

1.营养与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通过肌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它主要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各种体力效能与大脑工作精力的发挥程度。身体素质的优劣,虽然与遗传因素和体育锻炼有关,但与营养基础更为至关重要。评价身体素质水平指标主要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我国通常每间隔5年开展一次居民身体素质的抽样调查。调查项目有台阶试验、短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等,以反映速度、弹跳力、力量、柔韧性和耐久力等素质水平。从历次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各项指标大多低于日本居民水平。专家分析认为,这与日本政府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以法规形式在学校中推广牛奶与营养午餐不无关系。

有些人看起来似乎健康,但常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体软弱无力、工作与学习能力下降、面色缺乏光泽、经常容易感冒等,而经医学检查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还不能称为患了某某疾病,这就是医学上热门关注的——亚健康。引起亚健康的因素虽然包括营养不全、心理失衡、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但主要因素还是营养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