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是怎样炼成的:李勣传》第四章 辅佐世民(5)

是忠,是孝?

李勣降唐后,虽然使李唐的实力进一步提升,但这天下还是要一步一步吞并,实力强劲的李唐,这时也全面出关,挺进中原。其实,早前的李唐王朝就十分重视在中原地区培植势力。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李渊便命令户曹参军张道源招抚山东。这张道源也不辱使命,“燕、赵之地争来款附”。其中,就有幽州的罗艺。为了进一步扩大李唐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在宇文化及北上,王世充与李密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李渊命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出兵中原。可是初来乍到的李神通,立刻就碰上一个天大的难题:缺粮。因为关中到中原的补给线没有打通,初来乍到的李神通又没有什么好点的根据地,所以,那段日子唐军的日子很不好过。就在中原的唐军要支持不住的时候,李勣归降李唐。归降后的李勣首先命人将黎阳仓内的粮食大批地运出支援李神通。这样一来,唐军在中原地区彻底的站稳脚跟,开始放眼中原,主动出击。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到二年(619年)正月间,宇文化及大举进攻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总管元宝藏拼死抵抗,双方鏖战四十余日,宇文化及始终不能将其攻克。这时,李神通抓住战机,率大军向宇文化及攻去。已经鏖战四十余日的宇文军早就成为一支疲军,军无斗志,面对生龙活虎的唐军的进攻,自然是一触即溃。一路逃奔至聊城。

可是追至聊城城下的李神通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激战半月后,弹尽粮绝的宇文化及曾派人请降。而李神通拒不接受,但身为安抚副使的崔民干却竭力主张接受其请求。李神通不接受其请求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战士们在野外连续作战已经很长时间,眼看这聊城马上就要落入李唐的囊中,要是接受宇文化及的请降,那破城之后拿什么犒劳将士。李神通这么完全是自私的行为,根本没有顾及到唐军现在已成疲惫之师的现实,而且拒绝请降,那宇文化及肯定会抱必死的信念来守城。这样唐军攻城难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这些崔民干是看在眼里的,而且他还对李神通说:“你么做会让聊城更加难打,而且窦建德肯定会来,他是不会让咱们得到聊城的,到时候窦建德率军前来,我们就会被窦建德和宇文化及夹在中间,到时候将军该如何是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