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曲线给人的启示(1)

在学习的过程中,令孩子深感头痛的是,知识总是记不牢,明明昨天记住的东西,今天考试时又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不能不提及记忆的“敌人”——遗忘。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学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殊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这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错误地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