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育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我们属于哪类教育者呢?同学校中的老师一样,父母也有称职与否之分。身为父母并不意味着成为良好的教育者。
有的父母尽量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语调与之交谈。除出些洋相外,还要同孩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把父母看成游戏中的小伙伴,而不是成年人。
有的父母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查究一番,好像对孩子进行认真的审讯。这种作法很难问出个究竟,即使问出来,通常也会令孩子不知所措。
有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家庭的平静,他们害怕孩子生气和进行要挟。他们是典型的迁就型父母。这种在娇惯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变得任性、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在学校、社会中会遇到不少麻烦乃至不时处于困境。
有的父母把自己看成权力或权威的象征,对孩子制定一些规矩,进行威胁,甚至实施体罚。这种作法往往不会取得任何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阻碍了孩子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有的父母持续不断地为孩子做牺牲,当然也会让他们知道和感觉到这种牺牲。人们常说,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把心头肉从嘴里掏出来给孩子吃”,富于牺牲精神的父母通常会在孩子身上造成一种感恩、负债、重压,乃至罪过感。
有的父母认为言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每次交谈都变成了父母的讲演,每次训斥都成了父母的高谈阔论。孩子的天性喜欢新奇,唠叨只能令他们厌烦。结果,不管父母尽多大努力同孩子对话,他们总会装聋作哑。
有一些具备反省、自察能力的父母,尝试过上述一种或多种方式,并对所取得的结果不满意的父母,会准备继续学习,探索和纠正错误。
许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正确的职责是什么。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抱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愿意吸取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思想、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做希望的载体,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于是自幼便给孩子灌输知识,订下条规,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要孩子努力奋斗、争取胜利,从某种意义上看,孩子成了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也有的父母做得很轻松,认为孩子不需要悉心培养,任其自然,“树大自然直”,长大就懂事了。
其实,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过是不好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的是父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育、好的榜样,就很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荼毒,学会不端正的行为。对孩子的不良言行,不加以认真对待,随便便说几句算了,甚至容忍、迁就、放纵,使孩子产生“唯我为大”的思想与不加抑制的贪婪欲望,自私自利、专横任性、傲慢虚荣的坏品性也就与这些孩子难分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