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7从“集权管理”到“分散活动”(2)

接着,蜜蜂助手根据舞蹈的夸张程度核查竞选地点,并以加入侦察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更多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视察,回来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侦察员的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除去侦查员外,极少有蜜蜂会去探查多个地点。蜜蜂看到一条信息:“去那儿,那是个好地方。”它们去看过之后回来用舞蹈表达:“是的,真是个好地方。”由于重复强调,属意地点的探访者越来越多,于是更多的探访者加入进来。最后,最大的蜂群获胜。

不要担心,我们要讨论的仍然是企业的创新。请重读一遍上面的文字,这是节选于《连线》杂志的主编凯文·凯利在1995年发表的《失控》一书中的一段描写,它的中译本以“群体协作”的方式在“译言网”上已经由多名译者合力完成。

最早也不过是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组织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有着不衰竭的创造力和活力,每个成员都乐在其中。其实,在我们身边,这些组织早已存在。只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那些人,很晚才逐渐意识到这个秘密的存在。他们可能专长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他们对混乱、失控、无序、不确定这些貌似负面的消息都有高度的兴趣和洞察力。

他们把这个秘密称为“上帝的管理方式”,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然后让组织自己去演化。和一群蜜蜂如何决定搬家的过程一样,这不是一个“命令—控制”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全体参与,在沟通中形成共识,在混乱中产生智慧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保证了“网络组织”中最重要的那些规则都会被每个参与者自觉遵守,在他们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组织的前提下,发挥出每个“节点”的判断力、创造性、监督意识。整个组织也在“合力”作用下达到目标。

在工业时代,我们能创造出钟表,依靠的是像钟表一样的“机械”组织。我们一度认为,这就是管理的全部。当计算机将机械和重复的计算能力迅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之后,当我们想突破静态,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创造、沟通、有应变能力的时候,我们发现以前的管理规则不适用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