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玉的死成了袁世彤的终生遗恨,他心中对袁世凯恨得咬牙切齿,决定终老林泉。等到袁世凯成为封疆大吏,袁世彤也没有出来做事。当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正值义和拳开始动乱,京津一带谣传袁世凯要把山东据为己有。袁世彤于是上书给河南巡抚景星,请他转告荣禄,说他从来都不知道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如果袁世凯将来欺君枉法,请不要牵连到他。景星知道他们兄弟之间不和睦,便没有向荣禄转达。等到袁世彤听说官员上奏折弹劾袁世凯时,他又重新上书给朝廷,并写信给袁世凯,劝袁世凯转行,这封信刊载在《 大公报 》上。顽固派将此作为口实,写到了奏章中。清廷认为,袁世凯的胞弟竟然这么说,也有所触动,于是撤掉了袁世凯的兼职,但清廷仍存疑虑,又把袁世凯调回北京做了京官。节录袁世彤给袁世凯的家书,以资考证。书云:
兄弟不同德,自古有之。吾家数代忠良,数世清德,至兄则大失德矣。二十年来,兄所为之事,均与母命相背,朝中劾兄之折盈尺,皆痛言兄过。兄抚心自问,上何以对国家,下何以对先人?兄能忠君孝亲,则为吾兄;不尔,则非吾兄也。弟避兄归里于兹十载矣,前十年或通信,后十年片纸皆绝。今关乎国家之政,先祖之祀,不能不以大义相责也。兄显达后,一人烹鼎,数人啜汁,然弟独处僻壤,始终不敢问津。兄为总督,弟为匹夫,兄固不加爱,弟亦不敢妄邀。挑灯织履,次晨市之,虽然清苦,犹荣于依托老哥为人指责曰:此某弟也,某爪牙也。弟视大义如山岳,富贵如浮云,惟谨守父母遗训,甘老林下。辛丑春,弟曾上书于河南巡抚景公,祈转禀荣相,以朝中无能制兄之人,恐将来尾大莫掉,莫若解其兵柄,调京供职。正所以保存功臣之后也。其言昭昭如在目前,今日之后,但愿彼苍有灵,先祖有功,兄能痛改前非,忠贞报国,则先祖幸甚,阖族幸甚。临笺挥泪,书不尽言。
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七月二十七日,廷谕:
外务部尚书著袁世凯补授。钦此。
同日又奉谕云:
大学士张之洞,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均著补授军机大臣。钦此。
第六节 混在军机的日子
袁世凯接到诏书后,即刻上疏请辞,并私下里请庆王替他设法说情,但是朝廷却不允许。袁世凯这次请辞是真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表面上看,从总督到军机处是属于越级提拔了,且转瞬之间就可被拜为中堂,位极人臣。但是袁世凯不愿意入军机处的原因有三点:第一,袁世凯自知自己文化有限,军机处要经常拟旨,所以自己不能胜任;第二,袁世凯自己任北洋大臣一职时离皇帝很近,权力不比军机处小,而且他经营多年的新政此时已初具端倪,自己不忍放弃;第三,军机处地位虽然很高,但是俸禄很低,袁世凯任北洋大臣一职时间很久,但是却没有什么财产,反倒有些欠款。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所以袁世凯的请辞就显得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