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作为晚清一代重臣和权臣,李鸿章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虽然他已去世百年,但是尚未盖棺定论。赞之者,如梁启超称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 外国人则称呼他为“东方俾斯麦”; 毁之者则称其为“大汉奸”、“卖国贼”。这正应了梁启超那句“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的评价。

本书作者布兰德于1883年来到中国,开始在海关工作,接着到上海市议会担任助理书记员、书记员。此议会为上海市租界机要机关,这就为布兰德了解清代政局提供了极大便利。此时的布兰德也是一名独立记者,奔跑于中国各地调查研究。作为 《 泰晤士报 》 的记者, 布兰德拜访了身在上海的两广总督李鸿章, 与其进行亲密交谈。后来他又到英中公司工作, 常驻北京与中国政府谈判铁路贷款事宜。

布兰德站在时代的背景下,从家庭伦理、性格、官场等多角度分析了李鸿章及其所处的晚清社会。作者对李鸿章的很多见解大加欣赏,而对其性格中自私自利、喜欢钱财的毛病又极力鞭策。总之,可以说是较客观、全面地给李鸿章一评价。不过由于时代和视角立场的不同,作者认为李鸿章是19世纪的创造者,英国人戈登是中国人的福音,而对于李鸿章的对头张之洞等人则是近似大肆贬低。这些都需要各位看官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徐志晶

2012年5月1日于北京昌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