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足球运动的这种落后现状,国家决心采取措施,励精图治。措施之一就是成立国家队以尽快整合人才,提高足球运动水平。新中国第一支国家足球队集训地是哪里?当然是北京。可当时北京也找不到一处训练和住宿一体的理想地点。但国家队终归要有住处,否则如何集训?后来足球主管部门联系上位于东城区沙滩红楼的北京大学,虽然训练和食宿都很艰苦,但总算有了集训的地点。几个月过后,因为大学招生要腾出宿舍,国家队连这样的条件也保证不了了。为了保证这支国家队的训练,足球主管部门想出一个办法,先让队员去各地巡回比赛,同时在此期间继续寻找集训地点。
国脚们离开了第一个集训地——红楼,开始了国家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拉练式训练。时值深秋,国脚们背着被褥和十几个足球,提兜里提着脸盆,从前门火车站坐车南下,那架势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民工。他们坐过硬板火车,坐过四等舱的轮船,把褥子铺在甲板上,薄薄的被子盖在身上,任凭飕飕的江风吹打。好在他们都年轻体壮,没有生病的。每到一地,客随主便。三个月内,他们一路走一路练一路与地方队比赛,走了若干个城市。当他们回到北京时,还是没有住处。1952年4月,国家队在天津重庆道100号住下,在这里挂上北京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国家体委训练局的前身)的牌子。后来国家体委成立,北京盖起了一些体育场馆,各项目国字号选手才结束了漂泊生涯,足球队在北京也有了固定的训练地点。
当时中国足球水平很低,连足球水平同样较低的印度队来华访问,中国队都怕输掉。球队的技战术水平也很低,在北京举行的一些国内比赛,不少球队使用落后的两后卫战术。守门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鱼跃,扑球的时候都习惯肚子着地,一场比赛下来,胸前全是土。那时还欣赏“涮人”和“踢高丫儿”(踢高球)。凡是能带球“涮”一下人的球员都被看做好样的,华而不实的转圈儿“涮”也大受青睐。有谁能踢一脚高球,观众席上便高声叫好。
为提高中国足球的技战术水平,国家决定派一些年轻球员去足球水平很高的东欧国家学习。这是邓小平和贺龙同志特批的。20多名中国足球运动员先来到北京集中训练一段时间,然后从前门火车站坐火车到莫斯科,最后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在那里开始了足球留学生活。近两年时间的留学,中国国家队的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
留学归来,北京继续是国家足球队训练的地方,为国家队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属于北京市体委的先农坛体育场曾长期给国家队使用。